1947年,肖永银活捉孙殿英后,刘伯承就紧急给他发了电报:“孙殿英身边有两个红色

吴仁韵说 2025-08-04 12:56:20

1947年,肖永银活捉孙殿英后,刘伯承就紧急给他发了电报:“孙殿英身边有两个红色皮箱,里面装着稀世国宝,务必追回!”

那年的汤阴之战,注定要在解放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座豫北军事重镇,西倚太行,南望黄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驻守在这里的,正是臭名昭著的“东陵大盗”孙殿英,这个在民国时期翻云覆雨的乱世枭雄,抗战时当过汉奸,盗过清东陵,如今又被蒋介石收编为暂编第三纵队司令,盘踞在汤阴这座千年古城里。

孙殿英对汤阴的城防可是下了血本,10米高的明代古城墙被他加厚到5米,城墙上密密麻麻布满了三层射击孔。

护城壕深达6米多,城外还有340个梅花形子母堡,三道鹿砦,外加一片开阔的地雷区。

他吹嘘汤阴“固若金汤”,甚至放出狠话:“守住一小时,每人赏洋五百元!”

这个老狐狸跟八路军打过交道,知道解放军擅长运动战和游击战,但缺乏重武器,打攻坚战是他的软肋,所以他笃定,解放军根本啃不动这块硬骨头。

可孙殿英没想到,这次他碰上的是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

刘伯承是什么人?那是被誉为“当代孙武”的军神,他早就看穿了孙殿英的底牌,决定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不仅要拿下汤阴,还要把新乡来的援军一锅端。

1947年4月5日,三纵和六纵完成了对汤阴的合围,但刘伯承并不急着攻城,而是先在外围拔点,把张庄、菜园镇这些外围据点一个个敲掉,歼敌2000多人,把孙殿英的人马全赶回城里。

最绝的是刘伯承让人在城郊挖了40里长的壕沟,把汤阴围得水泄不通。

城里的粮食一天比一天少,粮价飞涨到一斤小米换一枚银元,饿得守军两眼发绿。

孙殿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连向蒋介石求救,新乡的王仲廉倒是派了援军,可还没到汤阴就被解放军包了饺子。

国民党第二快速纵队更惨,直接被全歼在大湖营地区,孙殿英指望空投补给,结果飞行员第一次把弹药扔到了解放军控制的宜沟镇,第二次空投的弹药又莫名其妙炸了,气得孙殿英直骂娘。

围城二十多天,刘伯承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他使出了一招绝活,坑道爆破。

三纵的工兵连在城墙外300米处开挖主坑道,为了防塌方,用门板、木桩加固。

守军发现后疯狂反扑,往坑道口扔炸药包、辣椒弹,可战士们顶着毒烟轮班作业,硬是挖了十六个昼夜,把3吨炸药埋到了城墙底下。

5月1日深夜,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北门城墙被炸开30米宽的缺口,突击队像潮水般涌了进去。

巷战打得异常惨烈,孙殿英亲率手枪队督战,守军靠着街垒暗堡负隅顽抗。

解放军发明了“穿墙打洞”的战术,用炸药包破墙突进,一间屋一间屋地争夺。

打到第二天中午,残敌退守县衙。当战士们冲进指挥部时,孙殿英瘫坐在太师椅上,身边散落着占卜用的卦签,这个号称能掐会算的军阀,到底没算准自己的末日。

有趣的是,孙殿英最后不是在城里被抓的,他带着残部从城隍庙的地道溜到了城南的石家庄村,结果刚钻出地道口,就被守在那里的民兵队长赵怀章逮个正着。

这个曾经盗掘清东陵的大盗,如今穿着一身老农民打扮,孤零零地成了俘虏。

刘伯承听说后立刻给前线发报:“孙殿英身边有两个红色皮箱,里面装着稀世国宝,务必追回!”虽然电报里没明说,但谁都猜得到,那八成是当年东陵盗宝时私藏的文物。

汤阴一战歼敌上万人,光俘虏就抓了5000多,缴获山炮12门、机枪300多挺。

这场胜利不仅让冀鲁豫和太行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更成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前奏。

战后统计,汤阴县支前群众出了360多民兵、700多副担架、3500多自卫队员,送上前线的军粮就有100多万斤。

老百姓为什么这么拼?看看刘邓大军的作风就知道了,部队离开驻地前必须做好三件事,把街道宅院打扫干净,给军属和困难户的水缸打满水,借的东西要还清。

有个参谋因为没来得及征求群众意见,刘伯承硬是让他留下完成工作才归队。

站在今天的汤阴县城,已经找不到当年那场大战的痕迹,古城墙在城市建设中消失,护城河变成了马路,就连炸开城墙的缺口也无人记得具体位置。

只有烈士陵园里870座无名烈士墓,还在默默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有的连姓名都没留下,墓碑上只写着“老刘”“老王”。

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不仅是汤阴的解放,更是一个新时代的曙光。

0 阅读:8

猜你喜欢

吴仁韵说

吴仁韵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