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已接近“准战争状态”?台退役少将:若大陆攻台必是奇袭,摧毁台60%战力后登岛

诸葛利剑 2025-08-04 14:22:21

两岸已接近“准战争状态”?台退役少将:若大陆攻台必是奇袭,摧毁台60%战力后登岛作战。 研讨会那天,胡瑞舟讲得挺直接,他说大陆如果攻台,肯定是奇袭开头,先用导弹和空军把台湾六成战力打掉,然后再登岛作战。 这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基于大陆的军事能力评估。台湾的防空系统和空军基地容易成目标,一旦首波打击成功,后续登陆就顺多了。 胡瑞舟还提了大陆的战略模糊,比如美国在台协会有武装人员,台美军事交流每年超三千人,但大陆没公开定义成外军介入。这让决策更灵活,不轻易亮底牌。 2049年是统一目标,但没固定时间表,受和平统一可能性、台湾红线解读和战争成本影响。大陆会动态调整选项,避免仓促行动。 陈德升接话,列数据说2020年起大陆军机绕台3767次,越中线1078次,这种威慑已近准战争状态。两岸军力对比悬殊,台湾依赖美国援助,但外部关注是地缘政治,不是民生。 民进党政策如果继续,加上美国“乌克兰化”台湾,容易撞红线。两人观点互补,胡瑞舟侧重军事策略,陈德升强调数据和政策风险。整体讨论让听众看到台海问题的复杂性,不是简单对抗,而是多方博弈。 胡瑞舟在讲大陆攻台策略时,强调奇袭的必要性,因为台湾海峡宽度有限,登陆作战风险高。先摧毁六成战力,能降低抵抗强度,避免拖成持久战。 大陆有东风导弹和歼-20战机,这些装备精度高,首波就能瘫痪台湾指挥中心和机场。胡瑞舟分析过大陆的“中国特色战略模糊”,像不明确回应台美互动,这给国际社会留空间,也让台湾猜不透下一步。 决策因素包括和统机会,如果台湾不越界,和平路径还存在。但如果解读为跨越红线,武统选项就上桌。战争利弊得失是关键,大陆经济体量大,但战争成本包括国际制裁和内部稳定。 胡瑞舟的观点基于多年军旅经验,不是空谈。陈德升补充军机数据,2020年以来绕台次数激增,平均每月上百次,越中线更频繁,这不是演习那么简单,而是常态威慑。准战争状态意味着随时可能升级,双方军舰也常对峙。 美国推动台湾买武器,像海马斯火箭系统,但陈德升说这是地缘战略棋子,日本欧洲跟进也类似。民进党路线强调自主防卫,但依赖外部,容易被“乌克兰化”,即当缓冲区。如果持续,红线碰撞风险大。研讨会暴露了台湾内部对两岸的担忧,呼吁理性应对。

0 阅读:52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