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家公司招模拟芯片工程师,年薪开价120万,结果招来的人连最基本的版图设计都搞不明白。 这事儿听着就邪乎,可现在行业里就是这样。有工程师去参加个会,回来兜里能塞下二十多张名片,本以为是多了不少人脉,挨个打电话过去,才发现全是卖理财产品的。这风气,让人看不懂。 全球AI大会一开幕,半导体板块的指数立马就跳着涨了3。7%。上海会展中心里,那三十多家芯片企业的展台前,挤得里三层外三层,全是找机会的投资人,热闹得跟过年一样。
可这热闹背后是啥呢?展会现场的PPT上,那叫一个厉害,动不动就写着3纳米工艺。可你真走到展柜跟前一看,里面摆着的样品,却是14纳米的。这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在展会上可真不少见。紫光国芯就对外说,他们已经量产车规级芯片了,听着多牛!可回头去查查工商信息,他们那个ISO26262认证,还是今年才拿到的。 再看看给华为供货5G模组的美格智能,听起来是国产的骄傲吧?可要是把它的物料清单拉出来细看,里面高通芯片的占比,居然超过了80%。这到底是谁的功劳?
真正埋头干活,搞研发的企业,反倒不爱凑这种热闹。比如说中微半导体,人家不声不响,就把自己的刻蚀机卖进了台积电的供应链。还有北方华创,他们的薄膜沉积设备,已经开始替代日本厂商的产品了。这些才是实打实的技术,可在主会场上,你却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 现在的投资机构,眼睛里就只盯着“算力”这两个字,拼命地炒作这个概念。但是他们好像故意看不见一个事实:国内那些AI芯片企业,有80%以上的流片,都得靠台积电。脖子还卡在人家手里呢。 更要命的是,有些消息,你在现场是根本听不到的。参展的企业都把嘴闭得紧紧的,可行业里的坏消息却一个接一个。长江存储被传出来,232层NAND闪存的量产要延期了。寒武纪呢,研发费用涨得太快,现金流都快撑不住了。壁仞科技想绕道去港交所流片,结果又被美国给盯上了。这些企业集体回避的问题,才是这个行业真正的难处。
市场上的怪事就更多了。你看那存储芯片,价格在三个月里就涨了40%,按理说,兆易创新的库存应该卖得很快才对。可实际情况是,他们的库存周转天数,反而还增加了15天。 还有那些半导体设备企业,订单多到接不过来,听着是好事吧?可沈阳拓荆的应付账款,已经拖了半年账期了。下游的钱收不回来,上游的货款付不出去。这种上下游倒挂的情况,让很多行内人都直呼看不懂,不明白资本市场到底在疯什么。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技术。就拿那个28纳米的芯片来说,喊了这么多年,可到今天,国产的良品率还是到不了65%。这才是最现实的困境。
看着股吧里那些新股民,天天喊着“All in芯片”,就好像看到了去年这个时候的光伏行业,套路简直一模一样。有句话说得糙,当一个展会上的礼仪小姐,都能跟你分清EDA和IP核有啥区别的时候,那这个行业离到顶,恐怕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