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打码思路别具一格,展示094战略核潜艇,核潜艇身上不打码,反倒是用马赛克把旁边的小岛给遮住了。 说起中国核潜艇,得从黄旭华这个人入手。他是广东汕尾人,1926年3月12日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本来打算接着家里传统学医。结果1937年七七事变一爆发,他刚小学毕业,就改了主意,觉得得搞军工,造军舰来抵挡外敌。1945年,他考上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毕业后先在上海船舶设计院干活。1958年8月,他接到任务去北京,加入核潜艇研制,从那时候起隐姓埋名三十年,跟家人彻底断了联系。父亲去世他都没能回去,就这么咬牙坚持下来。 黄旭华带队的那个团队,在719研究所,从零开始搞核潜艇。团队里29个人,平均年纪不到30岁,大家一步步摸索。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这标志着中国成了第五个能自己造核潜艇的国家。四年后,1974年,这艘艇试航成功,黄旭华自己跟着下潜到极限深度,亲身验证性能。1988年,他终于和母亲重逢,那时候他已经62岁了。1994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继续在核潜艇领域发力。 黄旭华的贡献不光是第一代核潜艇,他还推动了后续的技术进步。中国核潜艇起步晚,早期像091型攻击核潜艇,噪音大,被人叫“水下拖拉机”。但黄旭华他们没气馁,一代代改进。到了093型,静音水平上台阶,推进系统优化了不少。黄旭华退休后,还当719研究所名誉所长,指导新一代研究。 现在聊聊094型战略核潜艇,这可是黄旭华开创事业的延续。最近央视在《攻坚》宣传片里,第一次完整放出094型的航行画面。水面航行、水下潜行,全都露脸。艇身设计是双层耐压壳加龟背布局,为什么这样?因为要装巨浪导弹,得兼顾导弹射程和潜深能力。龟背部分就是导弹发射筒的位置,早期的094型排水孔是三排,后来改进型改成两排,艇体更流线,噪音控制更好。高强度钢和卷板技术这些年进步飞快,让艇身更结实,耐压能力强。 央视这个打码方式真有意思。核潜艇本身没遮,细节全给看,但旁边一个小岛用马赛克模糊了。为啥?这是为了保密。岛屿地貌特征一露,别人就能猜出潜艇的部署位置或巡航路线。核潜艇这东西,保密是最关键的,暴露环境等于自找麻烦。094型虽然牺牲了部分静音性能,但导弹威力大,能携带多枚核弹头,射程覆盖远方目标。中国海军这些年建了好几艘094改进型,组成了战略威慑力量。 094型不是终点,中国核潜艇还在往前冲。从091到094,发展了三代,数量从几艘到现在几十艘。未来096型预计用单壳体设计,静音水平接近国际顶尖,推进器用泵喷技术,噪音更低。核反应堆也升级,一体化压水堆,功率更大,续航时间长。中国海军目标是到2030年有至少40-50艘核潜艇,其中10-15艘战略型,像094和096这样的。军工企业已经在工厂试制新材料,焊接工艺更精细。 黄旭华晚年也没闲着。2019年,他拿了共和国勋章,表彰他一辈子的奉献。2020年,又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些荣誉实至名归。他一直强调,核潜艇事业是国家的事,得一代代传下去。2025年2月6日,黄旭华在武汉因病去世,享年99岁。讣告说,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船舶集团719研究所的骄傲。2月10日,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举行,中央领导和地方官员都去了。 黄旭华生前遗愿是落叶归根。2025年6月29日,他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广东汕尾红海湾举行。墓碑上刻着“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家人和同事参加,现场简单庄重。他的大女儿黄燕妮也投身核潜艇事业,在719所当工程师,退休前一直跟着父亲的路子干。
央视的打码思路别具一格,展示094战略核潜艇,核潜艇身上不打码,反倒是用马赛克把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08-05 20:45:10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