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太祖朱温去宰相张全义家避暑,结果却把张全义的老婆孩子全给糟蹋了。张全义的儿子

历史少年派 2025-08-06 08:37:20

后梁太祖朱温去宰相张全义家避暑,结果却把张全义的老婆孩子全给糟蹋了。张全义的儿子哪能忍这口气,当即举剑就要杀朱温。没想到,张全义几句话就把儿子给劝住了,那把剑也跟着放下了。

张全义这个人,一生经历坎坷,堪称传奇。他出身很苦,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兄弟姐妹多,日子过得紧巴巴。

大概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他在县衙门里找了个小差事,算是吃上了公家饭,可刚踏入社会,什么都不懂,衙门里那些老油条看他年轻好欺负,经常排挤他,给他使绊子。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天下大乱了,黄巢带着起义军造反,声势浩大,席卷了大半个国家。

张全义一看这情况,干脆把那个受气的小官一扔,跑去投奔了黄巢的起义军,他从最底层的小兵开始干起。张全义打仗很勇猛,脑子也灵活,立了不少功劳。

黄巢很欣赏他,提拔得很快,没多久就成了起义军里的重要人物,深得黄巢信任,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唐朝朝廷派大军来镇压,黄巢的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最后彻底失败了。

张全义命大,好不容易从死人堆里逃了出来,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东奔西走,先后投靠过诸葛爽、李克用这些地方上的大军阀。

张全义确实有带兵打仗的本事,也有谋略,不管投靠谁,都能立下功劳,得到主公的赏识和重用。

就这样,他一步步往上爬,最后竟然当上了河阳镇的节度使,成了一方诸侯,手握重兵,威风得很。

可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正当张全义在河阳镇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以前的一个盟友,叫李罕之的,突然翻脸,带着大军来攻打河阳。

李罕之把河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城里的粮食很快就吃光了,士兵们饿得前胸贴后背,冻得瑟瑟发抖,张全义想尽办法也解不了围,眼看就要城破人亡了。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派人去向当时势力很大的宣武节度使朱温求救,朱温这个人,野心勃勃,其实一直把张全义看作潜在的对手,心里对他有防备。

但当时的情况,朱温觉得出兵救张全义对自己也有好处,就派兵来了,说来也巧,朱温的援军来得正是时候,把李罕之的军队打跑了,河阳的围困解除了。

这次救命之恩,让张全义对朱温感激涕零,简直把他当成了再生父母,从此以后,张全义死心塌地地跟着朱温,为他卖命。

朱温这个人,名声非常差,一方面,他特别多疑,动不动就怀疑别人要造反,杀起人来毫不手软;另一方面,他生活极其荒淫,贪恋女色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连自己儿媳妇都不放过,名声臭得很。

有一年,天气特别热,皇帝要来家里住,对大臣来说本是件荣耀的事。

可朱温住下后,他把张全义家里的女眷,包括张全义的妻子和儿媳,都给糟蹋了,这种奇耻大辱,放在谁身上都受不了。

他的儿子,年轻气盛,见到如此情形气得肺都要炸了,热血直冲脑门,拔出随身佩剑就要冲进去杀了皇帝,跟这个人拼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张全义死死拉住了儿子,他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和屈辱,低声对儿子说了几句话。

他表明朱温这人疑心极重,如果你现在冲进去杀他,正好中了他的圈套,他立刻就有理由把我们全家杀光,当年河阳被围,眼看就要家破人亡,是朱温派兵来救了我们全家,这份救命之恩,我们得记着。

张继祚听了父亲的话,虽然心里还是像刀割一样难受,但慢慢冷静了下来。

为了彻底打消朱温的疑心,也为了保住全家老小的性命,张全义做出了一个更让人难以想象的举动。

他竟然主动把自己的妻子送到了朱温身边,让她去伺候朱温,在朱温耳边说些好话,只求能保住一家人的平安。

这种屈辱,这种牺牲,在那个残酷的时代,是张全义为了生存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后来朱温自己也遭遇了灭顶之灾,他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朱友珪给杀了。

朱温一死,他建立的后梁王朝就像失去了顶梁柱的房子,立刻变得摇摇欲坠,内部争权夺利,乱成一锅粥。

张全义一直在冷眼旁观,他看得很清楚,后梁完了,他当机立断,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投靠新兴的后唐政权。

后唐的开国皇帝是李存勖,李存勖对张全义这个从后梁投靠过来的老臣非常看重,觉得他识时务,有能力。

而张全义何尝不想做个顶天立地、宁折不弯的好汉,但现实是,如果他选择在朱温面前硬碰硬,结果绝不会是悲壮的殉道,而是全家老小被推到刑场上砍头的悲惨结局。

在那个命如草芥的乱世,张全义就像水面上的一片浮萍,只能随着汹涌的波涛起伏。

但他没有随波逐流地沉沦,他用自己的智慧、才干和超乎常人的忍耐力,在乱世的惊涛骇浪中,不仅保全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更为他治下的无数百姓撑起了一片难得的安宁天空。

在他担任河阳节度使期间,他精心治理地方,把河阳管理得井井有条。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历史少年派

历史少年派

带你看遍中国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