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止对美军工企业出口稀土引起美国媒体骂声一片! 最近美国国防部的日子不太好过,他们发现,造航母雷达用的关键材料,因为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现在根本凑不齐!原本以为能靠全球供应链“为所欲为”的美国军工企业,这会儿被中国一招“资源锁喉”打得有点懵。 中国这次对美军工企业的稀土管制,可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升级,而是精准戳中了对方的要害。 第一刀直接砍在供应链上:全球90%的稀土加工都在中国完成,美国造导弹、战机、雷达需要的17种稀土元素里,14种得靠中国供应。 比如F-35战机的激光制导系统,少了氧化铽就成“瞎子”;高超音速导弹的推进器,缺了镝元素根本造不出来,五角大楼原本列好的“先进武器清单”,现在全变成了“问题清单”。 第二刀砍在技术代差上,中国不仅控制着稀土矿山,还掌握着从提炼到加工的全套技术,美国重启的稀土矿,因为没有中国的专利设备,挖出来的矿石杂质超标,根本没法用。 第三刀更绝,中国玩起了“资源节流阀”,美国想通过泰国、墨西哥这些国家偷偷转运稀土?中国马上收紧出口审查,截获了好几批非法运输,但同时,中国又给欧洲汽车企业留了稀土供应,让美国军工企业只能“半饿肚子”,想找替代方案都难。 被中国这么一“卡”,美国军工体系直接乱套了,某新型导弹因为关键零件断供,交付时间晚了两个月;子弹生产线因为稀土不够,只能降速生产;就连美军在印太地区部署的无人机,也因为发动机零件短缺,故障率飙升。 更搞笑的是,美国砸了520亿美元搞芯片补贴,结果英特尔造芯片用的硅晶圆还得从中国进口;欧盟喊着要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结果德国车企发现,没有中国稀土,电动汽车电池根本造不出来。 为了摆脱困境,美国军工企业开始“病急乱投医”:重启沉寂80年的爱达荷州金锑矿,结果被当地居民以环保问题告上法庭。 想和缅甸的武装组织合作挖稀土,被专家骂“在中国家门口搞危险运输”,还有企业想从废旧电子产品里提炼稀土,结果发现成本比直接买还高。 美国这些年仗着技术优势,在芯片、光刻机这些领域对中国“卡脖子”,现在轮到中国在资源领域“反手一卡”,他们倒喊起“不公平”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可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中国手里攥着稀土这张王牌,既是在保护自己的国防安全,毕竟卖给美国的稀土,转头就可能变成在中国家门口耀武扬威的军舰战机、 更是在重新制定全球产业规则,美国现在忙着在高端芯片领域围堵中国,却没发现自己早被更基础的原材料锁住了咽喉。 最妙的是中国的“分寸感”,既没有一刀切全面禁运,搞得全球恐慌;又通过控制出口量和效率,让美国深刻体会到“依赖别人供应链”的痛苦,这种“精准打击”的智慧,比简单粗暴的对抗高明多了。 未来十年,关键矿产肯定会像石油一样,成为大国较量的硬通货,但和石油时代不同的是,这次西方国家得从“资源进口大户”变成“规则改变者”,不过在我看来,他们得先学会在“丛林法则”和“全球合作”之间找平衡。 毕竟在稀土和镓的世界里,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独善其身”,这场资源大战最终暴露的,是全球化时代的战略盲区:当美国忙着在技术领域围堵中国时,自己却被更基础的原材料锁住了咽喉。 这或许就是大国较量最真实的写照,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进化的生存智慧。
中美这场较量,全世界都在看热闹,赌谁先扛不住,现在的情况很简单:中国工厂能造东西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