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巴西送去神助攻。 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7月底突然宣布对巴西咖啡等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从8月6日起将巴西输美商品的关税税率从10%大幅提升至50%,而咖啡恰好不在近700项豁免清单中。 这一举措直接冲击了全球咖啡贸易格局,因为美国是巴西咖啡的最大买家,每年消耗的2500万袋咖啡中约三分之一来自巴西。 巴西咖啡出口商协会技术总监爱德华多·埃龙直言,美国短期内无法找到替代供应源,而巴西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将800万袋咖啡转移到其他市场,这对巴西30多万咖啡种植家庭来说是场严峻考验。 就在巴西咖啡产业陷入困境之际,中国及时伸出援手。7月30日,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宣布正式批准183家巴西咖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有效期5年。 这一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巴西咖啡出口商开辟了新的通道。 天津新港海关的数据显示,仅2024年前10个月,自巴西进口的咖啡豆就达211.1吨,同比增长22.1%,而瑞幸咖啡等中国企业更是与巴西签订了5年24万吨、价值100亿元的采购大单。 这些实实在在的合作案例表明,中国正通过市场开放和企业合作,帮助巴西缓解美国关税带来的冲击。 从表面看,这是美国一贯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通过提高关税迫使贸易伙伴让步。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对巴西国内政治的干预。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要求巴西终止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司法调查,将关税作为施压工具。 这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做法,不仅破坏了国际贸易规则,也让巴西陷入两难境地:若接受美方要求,将损害司法主权;若拒绝,则面临经济重创。 对美国国内而言,这一政策同样存在矛盾。尽管关税旨在保护本土产业,但美国咖啡产业链高度依赖巴西供应。 美国咖啡烘焙商协会的数据显示,每进口1美元的巴西咖啡,能为美国创造43美元的经济收益,涉及220万从业者。 高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可能推高美国一杯咖啡的价格突破近期高点,加剧通胀压力。 更讽刺的是,美国国会刚通过的“大而美”法案削减了食品补助,而咖啡和牛肉等生活成本的上升,无疑让普通民众雪上加霜。 中国此次批准183家巴西咖啡企业进入市场,既是对巴西的实质性支持,也是基于自身发展需求的长远布局。 近年来,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人均年消费量从2023年的16.7杯跃升至2024年的22.2杯,预计2025年将达到30杯,但与全球平均150杯的水平相比仍有巨大潜力。 这种增长动力来自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改变——现磨咖啡连锁店如瑞幸、星巴克在中国快速扩张,带动了对高品质咖啡豆的需求。 中国市场的开放对巴西而言意义重大。2024年上半年,巴西对美咖啡出口331万袋,而同期对华出口仅53万袋,差距悬殊。 但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惊人:2023年巴西对华咖啡出口同比增长278.6%,中国已成为巴西第六大出口市场。 瑞幸咖啡与巴西签订的百亿订单,不仅为巴西咖啡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还通过建立种植基地、培训咖农等方式,深度参与巴西咖啡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帮助提升咖啡豆品质。 这种“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合作,让巴西咖啡在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中国与巴西的合作远不止咖啡贸易。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两国在金砖机制下的战略协作日益紧密。 2025年恰逢中巴建交50周年,双方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项目不断落地。 例如,中国国家电网在巴西东北部的特高压输电项目,比亚迪在巴西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都体现了两国在绿色转型中的深度互信。 这种全方位的合作,使得巴西在面对外部压力时,能够依托多元化的经贸网络减少损失。 从全球经济格局看,中国的举措也传递出重要信号。在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通过扩大市场开放、推动多边合作,为维护自由贸易体系提供了实践样本。 巴西媒体G1的评论指出,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且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未来可能成为比美国更重要的市场。 这种趋势在咖啡贸易中已初现端倪:2024年瑞幸采购的巴西咖啡豆占其对华出口总量的60%,而随着中国消费者对精品咖啡需求的增加,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等优质产区的咖啡正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门店走进千家万户。 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重塑全球咖啡供应链。巴西作为全球最大咖啡生产国,其出口流向的变化将影响整个行业。
一觉睡醒 巴西突然宣布了 2025年8月6日,巴西政府刚跑去世界贸易组织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