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仅3天被急召回部队,25岁的郭跃华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身中13枪壮烈牺牲,参战

如梦菲记 2025-08-07 14:17:33

新婚仅3天被急召回部队,25岁的郭跃华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身中13枪壮烈牺牲,参战前他在的磁带上留下遗言:嘱咐亲人不必悲痛,劝妻子早点改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1月,河北平乡的冬天格外冷,郭跃华穿着一身军装站在老家院子里,和恋爱七年的雪萍拍下一张合影,他25岁,刚刚完成推迟了几次的婚礼,新娘脸上还带着羞涩的笑容。   三天之后,一封加急电报打断了这份短暂的喜悦,他默默收拾好行囊,骑车往部队方向赶,谁也没问他要去哪里,他也没解释,他知道,这趟归队,是走向战场。   这之前,他已经在部队待了五年,1979年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也为了追求军旅梦想,他报名参军,从新兵连开始,他就是最拼的那个。   寒冬腊月在内蒙古训练时,他因水土不服得了急性肠炎,高烧不退,却坚持参加跳伞。   剧烈颠簸让他在机舱里吐得一塌糊涂,别人都劝他放弃,他死也不肯,硬是随同连队一起跳下去,落地后还照样完成了5公里战术机动。   几个月后,他在空降兵比武中拿下全能项目第一,成为43旅侦察连的骨干,三次评为训练标兵,两次荣立三等功,曾代表部队在大军区夺得第三名,他从不多话,干事极稳,是全连最值得信赖的战士。   1983年,连队选人参加中美联合跳伞演练,美国武官点名要与中国士兵共同跳伞,郭跃华被推上了机舱门口。   风速每秒八米,云层翻滚,他从2000米高度跳下,在一片惊呼中稳稳降落在直径仅20厘米的定点,美国军官大为惊叹,但他只擦了擦额头的汗,什么也没说。   可这一年,他也收到家里的信,父亲连写几封,说母亲身体不好,地里没人干活,盼他退伍回家撑起这个家,他看完信,坐在营房门口一夜,天亮后还是回了封信,说连里缺跳伞骨干,再干几年就回去。   1984年秋天,父亲实在等不及,亲自赶到部队,老人的鬓角已白,话说到哽咽,他站在操场边看着新兵训练,又一次拒绝了,他知道部队更需要他,但也知道这一次或许是最后一次见父亲。   1985年初,在父亲和指导员的再三劝说下,他终于回家完婚,婚礼很简单,没有彩礼,只有亲友的祝福,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在饭桌上多喝了两杯,脸红得像是第一次跳伞时那样烫。   结婚第三天,他回了部队,那次任务是去老山前线执行敌后捕俘,他被编入第七侦察大队,负责战斗突击组,出发前,他偷偷躲在营房角落录下一盘磁带,磁带长22分30秒。   他一遍一遍地说,自己可能回不来了,拜托父母不要悲伤,拜托兄弟姐妹多尽孝,拜托雪萍不要等,录音最后,他唱了三首歌,声音哽咽,泪水混入歌里,他没告诉任何人,只把磁带包在衣物里锁进仓库的背包。   7月3日傍晚,侦察组爬山11小时进入伏击区,次日凌晨3点抵达目标地带,上午9点50分,四名越军走入伏击圈,他主动请缨担任第一捕俘手,一击制敌,迅速制服其中一人,战友将另一名击毙。   俘虏带出后,越军从四面围攻,交叉火力封锁山谷,他高喊让同志撤退,自愿留下掩护,趴在一块巨石后,他打光了最后一个弹匣,战友已安全脱离,山谷仍回荡着枪声。   敌军子弹击穿他胸膛,他仍试图抬枪还击,第二颗子弹随即命中,他倒下,右手依旧握着未投出的手雷,左手攥着一颗光荣弹,中指卡在手雷环上,姿势没变,仿佛一尊雕像。   几天后,战友冒险回收遗体,发现他已经气绝,但眼睛圆睁,像在望着密林深处的方向,他的遗体上有13个弹孔,全部集中在上身,从战斗到牺牲不过十分钟,他25岁的生命定格在这片山谷中。   战后,他被追记一等功,仓库清理时,战友们发现那盘录音带,带子已经老化,长时间无法播放,首长白绍珍找人修复磁带,几十年后,才终于重新听到那个熟悉而颤抖的声音。   展览馆里,播放着他留下的歌声,那是对母亲的思念,对妻子的歉疚,对国家的承诺,他没能回来,但他说得很清楚:不要为他哭,他死得比泰山还重。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湖北日报——郭跃华壮烈牺牲,年仅25岁!遗言公布

0 阅读:28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