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亚洲》6号曝出一则耐人寻味的消息:面对美国变本加厉的芯片断供,中国车企和半

旅行看世界 2025-08-08 12:25:16

《日经亚洲》6号曝出一则耐人寻味的消息:面对美国变本加厉的芯片断供,中国车企和半导体厂商不再坐等制裁松绑,而是集体按下“国产替代”快进键。这场被外媒称为“技术脱钩”的博弈中,美国政客突然发现,他们亲手点燃的制裁火药桶,炸穿的竟是自己的技术霸权围墙。 华盛顿那些西装革履的决策者恐怕没算明白一笔账——当华为被逼出麒麟芯片,长江存储转战232层NAND闪存时,中国企业的生存本能反而撕开了制裁铁幕。就像当年两弹一星被封锁出来的奇迹,如今中芯国际的7nm工艺、比亚迪的IGBT芯片,哪个不是被“卡脖子”卡出来的硬功夫?波士顿咨询早有预警:对华技术封锁超过三年,就会倒逼出替代生态。现在预言正在变成车间里的光刻机轰鸣。 走进任何一家本土新能源车厂,工程师们讨论的不再是“德州仪器供不上货怎么办”,而是“地平线征程6芯片何时量产”。这场悄无声息的供应链革命里,理想汽车用芯擎科技替代英飞凌,吉利自研7nm智能座舱芯片,美国半导体协会最新报告显示,中国车规级芯片自给率两年暴涨47%。难怪德国《商报》感叹:“中国电动车正在教会全球什么是去美化供应链。” 美国商务部或许该重温一下历史课本:从瓦森纳协定到巴黎统筹委员会,技术封锁从来都是最好的“逆向导师”。ASML总裁温宁克说过大实话:“中国物理定律和我们一样。”当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进入验收阶段,当华为量子芯片专利数冲进全球前三,那些以为靠EDA软件禁运就能扼杀创新的政客,显然低估了14亿人“被逼上梁山”后的爆发力。 这场博弈早已超出技术范畴。就像网友调侃的:“感谢老美免费担任中国科技发展总工程师。”不过玩笑背后藏着更深的启示——全球化产业链不是乐高玩具,强行拆解的结果往往是逼出另一个完整体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旅行看世界

旅行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