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航和央航在香港宣布起义,而曾经支持中国抗战的“飞虎将军”陈纳德为防止71架飞机落入中国大陆手中,使尽下三滥手段,取了本属于人民的飞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11月的香港启德机场,阳光洒在一架架飞机的银色机身上,这些飞机原属于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共有71架,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民用航空资产。 就在这一年,中国历史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两航员工决定脱离国民党的控制,宣布接受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成为中国民航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集体行动。 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一群曾在抗战中浴血奋战的飞行员、机务人员和航空职员,他们不愿意看到飞机被国民党转移至台湾,沦为内战工具,他们希望,这些珍贵的资产能为新生的国家带去发展希望。 他们选择留在香港,保护飞机,不让它们离开,这场没有枪声的起义,点燃了人们对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期待。 正当起义的消息在国内外引起震动时,一位熟悉的身影悄然介入了局势,他是曾经驰骋中国抗日战场的“飞虎将军”——克莱尔·李·陈纳德。 在抗战期间,他领导的志愿队支援中国军队,对日军造成不少打击,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 但抗战结束后,他并没有回国,而是在中国创办了一家名为“民用航空运输队”(CAT)的公司,继续为国民党服务,这家公司不仅承担运输任务,也参与政治活动,是国民党在空中保留的一条补给线。 得知两航起义后,陈纳德迅速行动,他明白,这71架飞机一旦归属新中国,不仅会壮大对手的航空力量,也意味着他的业务将受到根本性打击。 他立刻赶往台湾,与蒋介石会面,提出一个看似商业实则政治的计划,他的公司将以475万美元的期票收购两航资产。 这不是现金交易,也不是公平竞标,而是一场有预谋的夺取,他与国民党签署协议,声称已合法拥有飞机,意图通过这一做法在法律上切断飞机与大陆的关系。 回到香港后,陈纳德安排他的公司控制启德机场的部分区域,他雇佣了来自印度的锡克族保安封锁飞机,防止两航员工将其启动运往大陆。 同时,他让人趁夜拆除飞机轮胎,制造无法起飞的局面,他的行动打乱了两航员工的计划,使原本希望将飞机带回祖国的努力陷入困境。 这场争夺不仅在地面展开,还延伸到了法庭,1950年初,陈纳德以他的公司名义,向香港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其对飞机的所有权。 法院起初并不支持他的诉求,认为交易过程存在争议,拒绝判定其为合法所有人,英国当时正处于是否承认新中国的外交考量中,香港作为其殖民地陷入两难。 与此同时,新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手段表达立场,强调飞机为中国国家财产,两航员工在香港并没有放弃,他们悄悄拆下飞机上的导航设备、通讯系统等关键零件,分批运回内地。 虽然无法将整架飞机带回祖国,但这些零件日后在新中国民航建设中发挥了作用。 局势在1950年中逐渐升级,台湾方面的特工潜入启德机场,炸毁了其中7架飞机,这不仅是对资产的破坏,也是赤裸裸的政治挑衅。 爆炸事件令局势更加紧张,同时也暴露出这场争夺战远不只是商业纠纷,而是一场围绕国家命运的较量。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国际局势剧烈变化,美国和英国在对华态度上迅速靠拢,美国国务院将两航飞机问题定为“国家利益”范畴,明确要求支持陈纳德。 美国甚至派出情报高官赴英施压,英国最终决定出面干预,枢密院下令重审案件,并最终推翻香港法院原判,判定飞机归属陈纳德的公司。 1952年7月,法院裁决正式生效,香港当局派出大批军警进驻启德机场,驱逐坚守岗位的两航员工。 不久,一艘美军航母从菲律宾驶来,将这些早已被拆得支离破碎的飞机残骸吊装运走,至此,这场历时近三年的争夺战画上句号。 陈纳德虽在官司中胜出,但实际所获不过是一堆报废的金属,他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律师费,还要偿还国民党的期票债务。 他曾将这次行动视为他人生的第三次“胜利”,但这场胜利代价沉重,不光彩的过程也让他的“飞虎将军”形象在中国大陆彻底崩塌。 中国民航的发展起步本就艰难,这批飞机原本可以成为新中国航空业的翅膀,但在重重阻挠下,这一希望被无情撕裂。 陈纳德的选择,使他从抗战英雄变为阻挡国家发展的障碍,他的行为清晰地表明,那些曾在战时并肩作战的“朋友”,一旦利益不合,也能转身成为最大的掣肘。 这段历史没有被广泛记述,但不应被遗忘,两航员工在最艰难的时刻所展现出的坚守与信念,是中国民航事业的根本起点,他们无法带回整架飞机,却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他们的行动,是对未来最庄重的交付。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人民资讯——航空公司员工愤而起义,两岸争夺的71架飞机最终落入谁手?
1949年,中航和央航在香港宣布起义,而曾经支持中国抗战的“飞虎将军”陈纳德为防
如梦菲记
2025-08-08 17:17: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