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金绍山41岁英年早逝,妻子把6个孩子的名字都改了。 一位14岁参军的少年,从营养不良的瘦弱孩子成长为开国少将,金绍山用27年军旅生涯书写了传奇。可谁能想到,这位淮海战役中的”虎将”,会在最辉煌的时候突然离世?更令人意外的是,他的妻子竟然做出了一个特殊决定——给6个孩子全部改名。 金绍山1916年出生在湖北省大悟县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就饱尝生活的艰辛。1930年,年仅14岁的他因为营养不良,身材瘦小得像个10岁孩子,第一次想参军时被拒绝了。但这孩子倔得很,一年后再次找到红军,谎称自己16岁,软磨硬泡了好几天,总算如愿以偿。 1930年10月,金绍山参加红军,从此跟着共产党走。红军时期他年纪小,没太多表现机会,但这小伙子特别能吃苦,别人休息时他在练队列,别人睡觉时他在擦枪。他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虽然没怎么上前线,但一直在积累经验。 抗战爆发后,金绍山的军事天赋开始显现。他参加过直罗镇、平型关等重要战役,在冀鲁豫边区参与了多次反”蚕食”、反”扫荡”以及水东地区的三次反”围剿”战斗。每一仗都让他的经验更丰富,指挥水平也越来越高。 解放战争时期,金绍山真正出了名。抗战刚结束,大家都在庆祝胜利,他却保持清醒,提醒战友们国民党随时可能进攻。果然,当国民党军猛扑过来时,正好落入他布置的包围圈,被打得狼狈逃窜。金绍山会打仗的名声越来越响,国民党反动派恨得咬牙切齿,竟然悬赏5000大洋要他的脑袋。金绍山听说后还开玩笑:“看来国民党真抠门,我这颗脑袋才值5000块钱。” 金绍山参加过睢杞、开封、淮海等战役,其中淮海战役中的表现最为出色。当时他已经是旅长,接到了一个艰巨任务:阻击李延年部救援被围困的黄维兵团。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心头肉”,如果被全歼,国民党在长江以北就彻底完了。 这一仗打得异常激烈。李延年部队装备精良,还有飞机大炮助阵,炮火几乎没停过。金绍山带着部队硬是顶了8天9夜,他自己几乎没合眼。最艰难的时候,敌机在头顶轰炸,大炮声震耳欲聋,但金绍山凭着过硬的指挥能力和顽强意志,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这一仗让陈毅元帅对他刮目相看,称他为”虎将”,还开玩笑说愿意用战场缴获的全部物资换他这个独立旅。 1955年,金绍山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当时才39岁。所有人都觉得,以他的年龄和能力,前途不可限量。可谁也没想到,命运会跟这位年轻将军开个残酷玩笑。 1950年,在十八军进军西藏途中,金绍山组织参加了川西剿匪战斗、抢修甘孜机场、修建康藏公路等任务。进入西藏后,他全身心投入建设工作。高原环境恶劣,缺氧、寒冷,对身体伤害很大,但金绍山从不叫苦。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金绍山一直忙于建设西藏、巩固西南边防的任务,经常工作到深夜。 长期的高原工作和过度劳累严重损害了金绍山的身体。1957年初,他的身体状况明显下降,组织想安排他到内地休养,但他拒绝了,说西藏建设离不开人。1957年,金绍山因终年劳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1岁,成为最早去世的开国将军之一。 金绍山的突然离世震惊了整个军界。葬礼上,彭德怀元帅和陈赓大将亲自执绋,甘泗淇、李达等中野老将领纷纷出席。大家都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指挥员而痛惜。 更让人敬佩的是金绍山的妻子。丈夫去世后,她面对6个年幼孩子的抚养重担,没有被命运击垮。作为军人家属,她深知丈夫的品格,决心要把这些精神财富传给孩子们。为了让孩子们永远记住父亲的品质,她做出了一个特殊决定:把6个孩子的名字全部改掉,每人都用一个字做名字。这样做是希望孩子们继承父亲”谦逊、坚韧、朴素”的品质,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母亲悉心教导下,金绍山的6个子女都健康成长,有的成了学者,有的投身教育,都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金绍山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财富通过家人的传承得以延续。 他的妻子用改名这种特殊方式教育孩子,更是令人动容。你觉得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如何?如果是你,会怎样教育孩子传承先辈精神?
日本所有对侵华的战争,都是准备了上百年,就是有准备打无准备的,打你措手不及!我杀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