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在一个普通的清晨,上海空军部队却是全员紧张,战士们一个个都随时做好了战斗准备,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我军的地面雷达有了警示,在我国上海南部区域三十公里处有四架敌军的飞机正在盘旋。 1953年7月25日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上海空军基地的雷达屏幕上却出现了令人紧张的信号。四架敌机在上海南部海域盘旋,这究竟是例行侦察还是更大军事行动的前奏?这场突如其来的空中对峙,将如何改写年轻的人民空军历史? 说起1953年,这可不是个平静的年份。朝鲜战争还在进行中,直到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整个东亚地区的军事形势都相当紧张。就在这个关键时刻,1953年7月25日早晨,我地面警戒雷达发现P-47战斗机2批4架、P-51战斗机1批2架,窜至上海市南25~30公里处骚扰,以试探我防空警戒情况。 这些飞机可不是随便来转悠的。P-47和P-51都是二战时期美军的主力战斗机,虽然到了喷气式飞机时代已经算不上最先进,但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空军来说,仍然是不容小觑的对手。更重要的是,这次入侵明显带有试探性质,想摸清我方的防空反应能力和警戒范围。 面对这种挑衅,我军的反应相当迅速。我军立即起飞米格-15战斗机4批8架、拉-11战斗机1批4架迎战。这个数量比例很能说明问题,我方出动了12架飞机对付敌方的6架,足见当时对这次空中入侵的重视程度。 其中只有宋中文和僚机杨宝海的米格-15双机编队与敌人遭遇。宋中文当时是空2师6团1大队副大队长,这位来自黑龙江呼兰县的年轻飞行员,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过击落敌机的战绩。说来也巧,就在这次空战的三个月前,他还击落过一架美军的P-2V侦察机,可以说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了。 空战的过程相当激烈。2人起飞后在上海市区上空盘旋了2圈后进入杭州湾上空,看到左前下方水面上,掠过2架小型飞机,那是P-47”雷电”战斗机。发现目标后,敌我双方迅速形成对冲,米格-15抛下副油箱后急转追击敌机。 这时候就看出飞行员的经验和飞机性能的重要性了。P-47虽然是老式螺旋桨飞机,但机动性不错,由于P-47战斗机转弯半径小,经常能够利用机动性甩开宋中文的追击。但米格-15毕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之一,速度优势明显。宋中文一次次调整,先后进行了12次射击,最终将这架P-47打下坠落到了杭州湾。 战斗还没结束,正当宋中文拉起飞机准备返航时,又看到一架敌机从左侧下方向大海方向逃窜。他赶紧压下机头追上敌机进行瞄准射击,只看到炮弹向敌机喷射而去,敌机猛烈摇晃了一下向下方翻飞。这架敌机虽然没有确认击落,但显然受到了重创。此时,僚机杨宝海也取得了击伤一架P-47战斗机的战绩。 这次空战的意义不仅仅是击落了几架敌机那么简单。要知道,当时正值朝鲜战争即将结束的关键时刻,各方都在为停战后的格局做准备。敌方选择在这个时候试探我方防空能力,明显是想摸清楚新中国空军的真实实力。而我方的强硬回击,不仅保卫了领空安全,更向外界展示了人民空军敢打必胜的决心。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空战还成就了一段佳话。精彩的空战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越剧女演员吕瑞英的心。这位越剧界的新星与英雄飞行员的爱情故事,在当时传为美谈。虽然最初遇到一些阻力,但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后,专门找到空军刘亚楼司令员,认为婚姻应该由飞行员自己做主,才让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更大的历史背景来看,1953年是新中国发展的关键一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1953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将”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保卫国家领空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这次空战的胜利,也标志着新中国空军正在快速成长。从建军初期的寥寥几架飞机,到能够有组织有准备地进行大规模空中作战,人民空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宋中文后来的发展轨迹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后来,宋中文一直在空军中战斗,成为空4军副军长、空军上海指挥所副司令员。 七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个紧张的清晨早已成为历史,但宋中文、杨宝海这些空军英雄的故事依然值得我们铭记。你觉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样的空中较量对新中国意味着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1953年,在一个普通的清晨,上海空军部队却是全员紧张,战士们一个个都随时做好了
熹然说历史
2025-08-12 00:16:2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