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张作霖治下的铁路局长常荫槐因公出差。听手下说头等包厢有个男客,不买票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09 23:23:33

1925年,张作霖治下的铁路局长常荫槐因公出差。听手下说头等包厢有个男客,不买票还嚣张跋扈,于是前去查看。 1925年,东北还是“大帅”张作霖的地盘。他手下有俩猛人,一个管枪,叫郭松龄;一个管钱,叫常荫槐。 常荫槐这人,搁现在绝对是上热搜的“硬核局长”。他当时是“京奉铁路局”和“东三省铁路局”的头儿,相当于把控着整个东北的交通大动脉。这张作霖的军饷、军火,很大一部分都得靠他管的铁路来运转和创收。可以说,他是张作霖的“财神爷”,而且是个不怎么笑的财神爷,出了名的公事公办,眼里不揉沙子。 这天,常荫槐因公出差,正在自己的专车上办公。火车开着开着,列车长一脸为难地跑来报告:“常局长,头等车厢里有位军爷,带着几个兵,占了个包厢,不买票,还挺横。” 常荫槐一听,眉毛就立起来了。他治下的铁路,规矩比天大。别说你是个军爷,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得买票上车。他放下手里的文件,站起身,一句话:“我去看看。” 到了头等包厢门口,只见一个年轻军官翘着二郎腿,正跟手下吹牛。常荫槐走进去,客客气气地问:“这位长官,乘车需要补一下票。” 那军官斜眼看了看他,压根没当回事,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你知道我是谁的人吗?就敢来要票?” “我不管你是谁的人,上车就得买票,这是铁路的规矩。”常荫槐声音不大,但字字千钧。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那军官“噌”地一下站起来,手直接按在了腰间的枪套上,吼道:“老子是郭松龄军长的部下!郭军长你懂吗?我们给大帅打天下,坐个火车还要什么票?!” 这已经不是一张车票的事了,这是赤裸裸的特权对规则的挑衅。 常荫槐什么人?他连张作霖本人的账都敢审,会怕你一个狐假虎威的副官?他脸色一沉,对手下的铁路警察说:“把他给我缴了械,带走!” 这下那军官傻眼了,没想到碰上个这么硬的茬。几个铁路警察如狼似虎地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他和他的兵给控制了。人,就这么被扣下了。 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郭松龄的耳朵里,郭松龄当时是什么地位?奉军中的第一猛将,张学良的老师兼铁哥们,手握七万精锐,可以说是奉系集团的“少壮派”领袖,风头正劲。听说自己的手下被一个铁路局长给扣了,郭松龄的火气“腾”地就上来了。 他立马给常荫槐打电话,电话里估计没啥好话,核心意思就一个:赶紧放人,不然给你好看。 要是换个圆滑点的人,可能也就坡下驴,卖郭军长一个面子,把人放了,大家以后好相见。但常荫槐偏不。他顶了回去:“郭军长,您的人不守规矩,我就得按规矩办事。人,不能放。” 电话两头,一个是枪杆子,一个是钱袋子,就这么僵住了。 这事儿最后捅到了张作霖那里。郭松龄和常荫槐,手心手背都是肉,这张作霖怎么选? 这位“东北王”听完前因后果,没半点犹豫。他把郭松龄叫来,一顿臭骂,据说原话的大意是:“你算个什么东西!铁路有铁路的规矩,常荫槐就得按规矩办事!别说是你的人,就是我老婆坐车不买票,他常荫槐照样可以抓!” 这话,够狠,也够明白。张作霖支持了谁?他支持了常荫槐,支持了规则。 为什么?张作霖是土匪出身,靠枪杆子打的天下,他难道不懂“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他当然懂。但他更懂一个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个“水”,对当时的张作霖来说,就是他治下建立起来的秩序和系统。铁路是什么?是给他运兵、运粮、运军火的生命线,更是给他带来源源不断收入的“聚宝盆”。资料显示,当时京奉铁路每年的盈利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大洋,是奉系军阀最重要的财政支柱。 如果今天郭松龄的兵可以不买票,明天李景林的兵是不是也可以?长此以往,军纪何在?铁路的规章制度岂不成了废纸一张?铁路收入乱了,他拿什么养活几十万军队? 所以,张作霖维护的表面是常荫槐,实际上是在维护自己的“钱袋子”,维护整个奉系集团赖以生存的经济秩序。 他是在告诉所有手下,特别是那些手握兵权的骄兵悍将:你们再能打,也得在我画的圈里活动。这个圈,就是规矩。 他明白,权力的最高境界,不是随心所欲地破坏规则,而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让所有人都去遵守,从而让自己的权力基础更加稳固。 这次“火车票事件”,让郭松龄颜面尽失,也加剧了他和张作霖、以及奉系旧派人物之间的矛盾。仅仅几个月后,1925年11月,郭松龄倒戈反奉,差点就把张作霖赶下台。当然,郭松龄最后兵败身死。 1929年1月,张作霖已经被日本人炸死,东北换了“少帅”张学良当家。常荫槐和另一位奉系元老杨宇霆,因为反对东北易帜等问题,被张学良不经任何审判,直接在帅府内用乱枪处决,史称“杨常事件”。

0 阅读:1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