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阎锡山31岁娶了一个14岁的小妾。结婚当晚洞房花烛夜,没想到阎锡山对小妾说:“你以后得改姓跟我原配姓,且要摆正位置,你只负责传宗接代,休想得到我半分温情。”小妾此时并不信邪,凭我年轻貌美还赢不了一个人老珠黄的原配? 阎锡山这人,出生在1883年的山西五台县一个普通农家,家里本来靠田地过日子,父亲阎书堂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没想到后来家道中落,欠了一屁股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897年,阎锡山才14岁,就在家人的张罗下娶了邻村徐一敬的闺女徐竹青,她比阎锡山大6岁,算是包办婚姻。两人起初也没啥浪漫可言,但徐竹青这女人能干,进门后就帮着操持家务,还得伺候公婆。阎锡山那时候穷得叮当响,夫妻俩一块儿咬牙扛债。话说回来,阎锡山不是吃闲饭的,他后来考上山西武备学堂,用那点津贴慢慢还钱,日子才有点起色。留学日本回来后,当上新军军官,家境总算稳当了。徐竹青一直支持他,从没抱怨过,这让阎锡山对她有几分感激。他甚至给她题了对联,夸她贤惠。两人就这样相依为命,熬过了那些苦日子。可惜结婚十几年,徐竹青肚子一直没动静,这在当时的社会可是大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里老人,尤其是阎锡山的爷爷,病重时还念叨着要抱孙子。1913年冬天,爷爷一席话让全家心情沉重,阎锡山和徐竹青去医院检查,结果徐竹青身体有问题,不能生育。这下家族压力大了,老人催着阎锡山娶妾传宗接代。徐竹青自己也同意,虽然心里难受,但为了阎家香火,她忍了。 其实呢,阎锡山对徐竹青的感情不是假的,早年两人共患难,他一直把她当正室看待。但家族传统摆在那儿,传宗接代的事容不得拖。1914年,阎锡山31岁,在岳父安排下娶了大同一个14岁姑娘许氏做妾,进门后改名徐兰森,跟徐竹青一个姓氏。这事儿在当时山西权贵圈子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猜这是为了生孩子。婚礼办得简单,阎锡山也没啥热情。新婚当晚,他直接对徐兰森挑明,说她进门的任务就是生养后代,他心里只有徐竹青一个,别指望得到什么温情。这话听着挺绝情的,但时代就这样,妾室的地位本来就低。徐兰森年轻,模样清秀,还识字,她起初不信邪,觉得凭自己条件能慢慢改变局面。可阎锡山态度坚定,保持距离,晚上偶尔去她房里,完事就走。徐兰森适应得快,早起帮家务,学着融入阎家。几个月后,她怀孕了,阎锡山多留意了点,但还是冷淡。徐竹青表面上和气,督促丈夫多照顾妾室,其实是为了家族考虑。徐兰森就这样一步步履行职责,接连生下孩子。阎家热闹起来,但这也埋下隐患。孩子们长大后叫徐兰森妈,这违反了当初的约定,徐竹青心里越来越堵。一次饭桌上,她忍不住发火,阎锡山也怒了,两人关系从此裂痕加深。 话说回来,徐兰森进门后,阎锡山的家庭格局变了。她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和三子小时候夭折了,剩下三个儿子渐渐长大。阎锡山起初对她保持距离,但随着孩子出生,他态度软化,常去她房里住。徐兰森地位上升,成了阎家后院实际上的中心。徐竹青看着这一切,越来越孤立。她无生育之功,在那个时代就是硬伤。1931年,夫妻俩彻底闹僵,徐竹青收拾东西离开太原,回五台老家独住。她自力更生,租地耕种,日子过得清苦。阎锡山忙于军政事务,没时间管,但1933年徐竹青母亲去世,他三次去祭拜,算是一种补偿。晚年阎锡山移居台湾,1950年代心脏病发作,徐竹青赶来照顾,两人虽分开多年,但旧情还在。阎锡山管辖山西38年,是军阀中最长命的,可家庭事让他头疼。他日记里感慨,对得起父母易,对得起妻子难。徐兰森母凭子贵,但阎锡山始终没给她正式地位。孩子们散居各地,长子留在大陆,其他去美国谋生。 其实呢,阎锡山这人一生权谋算计,在家庭上也逃不过传统枷锁。他娶徐兰森纯粹为传宗接代,没给她多少关爱,这在现代看挺不人道的。但当时社会就这样,妾室就是工具。徐竹青忍了多年,最终选择分居,显示出女人的坚强。她回老家后,没靠阎锡山接济,自己种地维生。阎锡山晚年写书,完成《中国三百年》后,1960年5月在台北病逝,享年77岁。遗嘱把两栋房产全给徐竹青,没分给徐兰森的子女。这点让很多人意外,证明他心里还是偏向原配。徐竹青收到遗嘱,继续独居新店,日常简单。十年后,1970年3月,她过世,享年88岁。按照阎锡山意愿,两人合葬阳明山。墓园由旧部维护,2011年阎家故居捐给政府,开放参观。阎锡山的后代没回来扫墓,家族渐渐淡出视线。这桩婚姻,从娶妾开始,到结局合葬,纠缠一辈子。阎锡山没美化自己行为,他日记里承认家庭处理得差。徐兰森生孩子换不来平等地位,徐竹青守住原配却孤独终老。时代变迁,现在看这些事,感慨多多。 阎锡山家庭的这些弯弯绕绕,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看法,是传统压力大,还是个人选择错?
1914年,阎锡山31岁娶了一个14岁的小妾。结婚当晚洞房花烛夜,没想到阎锡山对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7-20 02:37:57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