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毛主席躲进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时,农妇却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然而,就是这一句话,26年后,她收到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黄菊喜出生于1882年的湖北通城县黄袍山脚下,那时候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穷苦人家日子过得紧巴巴。她小时候家里穷,十岁父亲就没了,她被过继到邻村吴家当童养媳。十四岁嫁人,丈夫吴立成是老实农民,两人一起拉扯五个孩子:大儿子吴朝义、二儿子吴朝炳、三儿子吴朝福、大女儿吴凤桂、小女儿吴满桂。生活本来就难,1916年丈夫病死,她一个人带孩子,常常靠乞讨和乡亲接济过日子。村里人看她可怜,时不时给点吃的,她就这样咬牙坚持下来。1927年秋收起义前,毛泽东带着队伍到黄袍山,她开门让战士们住下,因为毛泽东长得像她大儿子,两人聊得投机,她认他做干儿子,战士们叫她黄菊妈。队伍在她家歇几天就走了,她没多想,继续过自己的日子。两年后红军又来,她知道这是帮穷人的队伍,就让吴朝义参军。他在湘鄂赣边区打游击,半年就立功,可惜在江西铜鼓牺牲了。她没倒下,对其他孩子说这是为穷人翻身的事业。接着二儿子、三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加入红军,吴朝炳建战功,吴朝福当赤卫队头头,吴凤桂管妇女工作,吴满桂做联络。大家都佩服她家满门投身革命,她自己也帮忙护送干部。吴凤桂在游击战中被敌人抓去,受尽酷刑被杀害,敌人用刀子残忍对待她尸体。她没退缩,继续支持剩下孩子上前线。家乡人说她是英雄母亲,她却说这是该做的。 1933年9月,毛泽东第三次到黄袍山找她。叛徒何亚军出卖情报,国民党军队围村搜捕。他们威胁村民交人,不然就血洗村庄。毛泽东要出去自首,她拦住藏起他。吴朝炳刚回家,她指着他对敌人说要找的人在她家,这个人是新来的,村里不认识。敌人抓走吴朝炳,当场枪杀他,以为抓到共产党人就撤了。毛泽东安全离开,她没哭,继续革命工作。这件事让大家看到她的牺牲精神。敌人没认出毛泽东,以为吴朝炳就是目标,就地处决。村里人感动,她家损失大儿子后又失去二儿子。她坚持下来,因为革命需要这样付出。国民党军队行为残暴,抓人就杀,不讲道理。她用儿子换来毛泽东安全,革命事业没受大损失。事后她继续伪装农妇传情报,家成联络点。红军战士来时她提供食物和休息,她视他们如自家孩子。她的举动直接保护了领导,影响了后续战斗。这段经历成了她一生转折点,26年后她登上天安门就是因为这份恩情和牺牲。 吴朝炳死后不久,吴凤桂在江西战斗中牺牲。黄菊喜没停下,继续投身革命。她家成了红军据点,她负责护送干部和传递消息。1934年,吴朝福当独立连连长,在望湖洞被保安大队围住,他指挥突围,自己殿后用手榴弹炸死敌人,同归于尽。到这时三个儿子都没了,她鼓励吴满桂坚持联络。1935年红军撤离黄袍,她被国民党抓捕,受了三十多种酷刑,如鞭打和吊挂,敌人故意不杀她,用来吓唬别人。放出来后她去崇阳金竹坪和修水桃花洞,住山洞和草屋,采野果过日子。1937年,吴满桂被保安队长抓去枪决,尸体暴晒三天。她五个孩子全牺牲了,她孤身在山里熬了十多年。1949年解放,她回黄袍,乡亲们欢迎她。唯一的孙子吴时斌回家,她让他去抗美援朝参军。她在家做布鞋,攒下一万元捐给志愿军买装备。1959年国庆,她去北京登天安门,和毛泽东重逢握手。1971年她病逝,当地人缅怀她。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普通人也能在关键时刻改变历史。她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个农妇,但她的选择影响深远。革命成功靠的就是这些底层人的付出。 黄菊喜的一生其实很接地气,她没读过书,没什么文化,就知道穷人要翻身得靠自己动手。她从小吃苦,长大带孩子,丈夫死后更难,可她没抱怨,总说日子得过下去。认毛泽东干儿子也是因为长得像自家孩子,简单朴实。孩子参军她支持,因为看到红军帮穷人,她觉得这是出路。牺牲一个接一个,她没后悔,说这是为大伙好。1933年那次,她用儿子护毛泽东,不是什么英雄主义,就是觉得不能让革命头头出事。敌人残暴,她知道交出人全村遭殃,所以牺牲自家。后续她受刑隐居,熬到解放,捐钱参军,都是实打实的行动。她的故事没花里胡哨,就是真实农村妇女的命。她登天安门不是因为什么光环,是因为毛泽东记得这份恩。普通人看她故事,会觉得革命不是书上写的那么浪漫,而是真刀真枪的付出。她的五个孩子和她自己,都是底层人民的代表,贡献大却没求回报。 想想黄菊喜的经历,革命年代很多人像她一样默默牺牲。现在和平了,我们得记住这些事。她一句“人在我家”救了革命,换来后来荣光。她的故事有啥启发?欢迎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一起讨论这些历史人物。
1949年,毛主席家来了客人,但是卫士不认识,两个人就吵了起来,毛主席问怎么回事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