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携号转网是恶性竞争?”杨总话音刚落,营业厅就排成了春运。一个老用户套餐89元10G,一个新用户套餐39元100G,差价十倍,这就是“老韭菜勋章”。你让老用户怎么想? (信源:红网——移动老板称携号转网是“恶性竞争”?三大运营商都用过的人有话说) 2025年8月7日中国移动中期业绩说明会,董事长杨杰公布营收5438亿元的成绩。随后,他话锋一转称,携号转网本为改善服务、让客户有选择权,如今却成恶性竞争手段。此言一出全场哗然,网络也炸开锅。推行六年、本意惠民的政策,为何背负“恶性竞争”骂名? 这句惊人之语,撕开的正是整个通信行业无法回避的窘境。当中国的移动用户总数冲到18亿,而全国人口仅有14亿时,人均1.29张手机卡的现实,标志着市场已彻底饱和。增量消失,存量博弈成了唯一的主题。 而行业内的增长率却很低。而这点收入,对于需要持续投入巨资建设5G网络的企业而言,压力巨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运营商的竞争策略不可避免地发生扭曲,一场围绕用户的无底线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首当其冲的是一场“价格绞肉机”式的甜蜜陷阱。江西抚州的李女士被“19元无限流量”广告吸引转网,首份账单显示每月实际扣费69元。 所谓“无限流量”用满20GB后就被限速,刷短视频卡顿。她要求取消套餐,却被告知需支付1200元违约金,她无奈感叹“这比买部新手机还贵”。 如果说价格战还是摆在明面上的阳谋,那么围绕用户的攻心战则更像一场谍战戏码。在安徽合肥的某营业厅,当王大爷仅仅是咨询转网,三家运营商的员工几乎在同一时间将他团团围住,“我们家套餐更划算!”“转网送路由器!”的话术此起彼伏。 更隐蔽的较量,则发生在用户看不见的系统后台。有技术人员透露,有些运营商会修改参数让刚转网的用户比本网的用户速度变慢;甚至还会有多种拦截理由。这场混战中,甚至催生了“代客投诉”的黑色产业,明码标价500至2000元,专门冒用用户名义恶意攻击对手。 这场无底线的缠斗,最终酿成了一场没有赢家的全面消耗战。用户陷入了选择、维权与信任的三重困境。镇江市消协的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用户在办理转网时遭遇过“靓号协议”等障碍。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靓号天价违约金和合约被莫名延长至2050年的投诉更是层出不穷。而真正让老用户寒心的,是信任的崩塌。 一位微博用户分享道,他成功转网后,竟收到了原运营商发来的“挽留礼包”,月费直降40%还加送200GB流量。他无奈地质问:“早给我这优惠,我何必折腾?”这句话,道出了无数用户的辛酸。 对行业而言,这是一场巨大内耗。全国超6000万携转用户看似繁荣,实则是“左手换右手”的零和游戏。单着背后却是一场巨大的资源浪费,当资源都倾向“抢人”,5G向6G演进、AI大模型等核心创新不可避免“供血不足”。 行业内卷严重,破局希望何在?外力倒逼与内生变革同步发生。监管上,工信部划出“九不准”红线,对恶意代客投诉等行为最高罚款50万元,北京、上海等地试点“服务质量公示”制度,让竞争回归透明。 最终,选择权还是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中。面对乱象,消费者也变得愈发聪明。他们开始学会抛弃“首年折扣”的诱惑去计算总成本,会用第三方APP在自家小区和公司实测信号,也对“免费宽带”这类长期捆绑陷阱保持警惕。 而也有网友道出这场乱局的终极答案:“与其花200块钱补贴拉我转网,不如开发一个能自动优化家庭WiFi的APP,让我心甘情愿多付30元月费。”这背后,是用户对真实价值的渴望。 只有真正的考虑到用户所要的的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真正的做到用户甘愿花钱的服务,才能摆脱如今的这个困境。当服务成为唯一的通行证,用户的选择才能真正回归自由与理性。
前几天朋友去携号转网,结果发现没任何优惠,而且门槛更高了。他之前的卡是99元的套
【26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