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活埋前,敌人竟突然问:“你认识莫林吗?”,莫林一听两眼发光,有救了!她连忙说:“那个老太婆嘛,我认识她啊,性格古怪的很!” 1941年,莫林“双枪老太婆”的名号已经非常响亮了。有一天黄昏,她刚完成一次情报传递任务,原本打算从小巷绕出城去,却在路口意外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她循着声音找过去,看到一个小女孩正被两个日军粗暴地拖拽着,往一辆军车的方向走。没有任何犹豫,她拔枪出击,动作快如闪电,枪声响起的那一瞬间,一个日军应声倒地。她抱起孩子转身冲进小巷,想借助熟悉的地形摆脱追兵。可她没注意到,附近还藏着第三个敌兵。就在她拐进一条死胡同的时候,耳边传来一声冷喝,紧接着一根粗棍狠狠地打在了她的后背上。那一刻,她脚下一软,扑倒在地,怀里的孩子尖叫着跑散了,而她不幸被俘。 她被押进了驻军营地的地牢,整整两天,没有人来审问她,每天只送来一碗像泔水一样的汤。她强忍着饥饿,用捡来的碎石摩擦手腕上的绳子,试图寻找逃脱的机会。直到第三天清晨,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牢门被打开,几个日军押着她到了审讯室。莫林被按跪在地上,翻译官眯着眼睛看了她几眼,突然低声和身边的日军说了几句日语,然后用阴森的语气问道:“你认识莫林吗?”她立刻意识到,敌人可能掌握了一些关于她的线索,但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她抬起头,保持镇定地说:“莫林是谁?我从来没听过这个名字,我叫姚世瑞,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翻译官狞笑着蹲下身子:“少装了!把莫林的样子画出来,或许还能留你一条命。”莫林依旧面不改色:“你们到底是想杀我,还是想找莫林?如果我就是她,那就别废话;如果不是,那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日军大佐显然失去了耐心,狠狠地扇了她一个耳光,然后命令手下把她拉出去。她被拖到了后山的荒地上,面前已经挖好了一个浅坑,几个敌兵拿着铁锹站在一旁,一副随时准备活埋她的样子。她微微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念着母亲和弟弟的名字,脚下却悄悄绷紧,做好了最后自尽的准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年轻的日军士兵快步跑了过来,在大佐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什么。大佐挑了挑眉毛,回头看了她一眼,突然改口说了几句日语。翻译官转过头,笑着对她说:“大佐说,你这条命或许还有点价值,听说你家境不错,不如用钱来换命?”原来,那个日军士兵看出了她的衣着不一般,又听到翻译提到了“姚世瑞”这个名字,联想到了姚家在当地的名声,便动了贪财的心思。他建议不如先向姚家索要赎金,反正杀不杀她,不过是大佐一句话的事。就这样,莫林又被重新押回了地牢,不再遭受鞭打,也不再被逼供,只是被控制着性命,等待着“赎金”的到来。日军还故意散布消息,说姚家如果愿意拿出2000银元,就可以赎回他们的女儿。她在阴暗的牢房里望着天井里那一线微弱的光明,心里却没有丝毫放松。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喘息之机。 莫林被俘的消息,很快就在敌占区和根据地之间传开了。姚家虽然是当地的富户,但经过多年的战乱,药铺早已不如往日兴盛。为了筹集这2000银元的赎金,姚父几乎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当,甚至典当了祖上传下来的铜制药鼎。与此同时,组织方面也在积极想办法。西丰区委书记顾斌派人秘密运送了一百担粮食到南线,用这些粮食换取赎金所需的银元。民间也有不少曾经受过莫林帮助的百姓,主动捐出自己的财物,有的送来几块银元,有的只能贡献一斗米。这些看似微薄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却展现了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对英雄的爱戴。终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00银元凑齐了,并通过秘密渠道与敌方达成了交换。当莫林被押到交接地点,看到前来营救自己的母亲那一刻,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下子扑进了母亲的怀里,泪如泉涌。 然而,莫林抗日救国的决心却没有丝毫动摇。在养伤期间,家人竭力劝她留在后方,过安稳的日子。可她却在伤势刚刚好转后,就毅然告别了家人,再次返回了战场。她继续带领着小队深入敌后,布雷、破桥、伏击和传递情报,她手中的双枪依然百发百中,让敌人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期间,她被调任至苏中战场。有一次清晨的突袭中,敌人正忙着将一批军火搬运到运河码头,莫林提着枪,快速穿过泥泞的沼泽地,绕到敌人后方设下埋伏。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敌军四散而逃,莫林亲自端着枪清理战壕,击毙了17名敌人,还炸毁了五箱弹药,战果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莫林主动放下了手中的枪,转而投身于政务工作。她先后担任南通、宝山等地的重要干部,还曾担任上海宝山县的县委书记。在新的岗位上,她依然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即使身居高位,她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骑着自行车,穿着布鞋,经常深夜还在办公室里认真地批阅文件。1985年,她正式退休,回到了南通老家安度晚年。晚年的时候,她常常坐在书桌旁,一边看着孙子孙女们玩耍,一边伏案写作,记录下那些难忘的战斗岁月。
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活埋前,敌人竟突然问:“你认识莫林吗?”,莫林一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11 15:23: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