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年,司马师给重病的妻子夏侯徽端去一碗药,她喝完就开始吐血,意识到药里有毒。

熹然说历史 2025-08-11 23:17:02

234年,司马师给重病的妻子夏侯徽端去一碗药,她喝完就开始吐血,意识到药里有毒。 青龙二年的洛阳城内,瘟疫肆虐,死亡的阴霾笼罩着每一户人家。就在这个混乱的冬夜,司马师亲手端着一碗热药走向妻子的病榻。这位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女儿、曹真的外甥女夏侯徽怎么也想不到,这碗看似救命的汤药,竟会成为她生命的终结。这起发生在司马府内的毒杀案,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治算计? 夏侯徽的身世可谓显赫至极。她的父亲夏侯尚是曹魏的征南大将军,母亲是曹真的妹妹德阳乡主。夏侯尚与曹丕早年交好,深为曹丕所爱,甚至获得了”作威作福,杀人活人”的特殊权力。这样的家族背景让夏侯徽从小就生活在曹魏政治的核心圈子里,对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了如指掌。 夏侯徽颇具才识,每当司马师思量什么作为时,都由夏侯徽从旁策划。她不仅是一个贤妻良母,更是司马师政治生涯中重要的参谋。婚后与司马师生有五个女儿,这在当时算是相当多产的,足见两人的夫妻关系一度非常和睦。 可是,随着司马懿父子政治野心的日益暴露,夏侯徽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夏侯徽知道司马师有谋逆之心,而司马师又对出身曹魏外戚的夏侯徽颇为猜忌。这个聪慧的女子发现了司马师暗中培养死士、谋划篡权的秘密,成为了司马师政治道路上最大的威胁。 青龙二年正逢”大疫”、“大病”之年,当年夏季举国大疫,冬季又举国大病。在这种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司马师觉得时机成熟了。夏侯徽本就因为瘟疫而身体虚弱,这为司马师的毒杀计划提供了绝佳的掩护。毕竟在那个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一个重病的人突然死亡并不会引起太多怀疑。 史书记载得很简洁,但足以让人想象当时的恐怖场面。据《晋书》记载,夏侯徽被司马师毒杀,时年二十四岁。这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她最信任的丈夫亲手终结。司马师在外人面前表现得悲痛欲绝,夏侯家族的人看到他这样的表现,不仅没有产生怀疑,反而更加相信司马师是个情深义重的好丈夫。 这起毒杀案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个人恩怨的范畴。夏侯徽的死为司马师日后的篡权之路扫清了一个重要障碍。十五年后,司马懿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之变”,一举夺取了曹魏的实际控制权。司马师在这次政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事后被封为长平乡侯。 司马师的野心并没有因为父亲的成功而满足。嘉平六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后,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这种擅自废立皇帝的行为彻底暴露了司马师的狼子野心,也为他埋下了死亡的种子。 司马师的暴行很快引起了强烈反抗。正元二年,毌丘俭、文钦在寿春举兵讨伐司马师。巧合的是,毌丘俭正是夏侯徽兄长夏侯玄的好友,夏侯玄被司马师杀害后,毌丘俭内心愤怒不已。 在平定这次叛乱的过程中,司马师遭遇了致命的打击。司马师目有瘤疾,使医割之,他的眼睛本来就患有肿瘤。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致使眼睛震出眼眶。这次夜袭给司马师造成了极大的惊吓,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 司马师在辛亥日死于许昌,终年47岁。这个曾经权倾朝野的权臣,竟然因为一场意外的惊吓而死于眼疾。他的死亡方式充满了讽刺意味,一个以残酷和冷血著称的政治家,竟然死于自己身体的脆弱。 司马师死后,由弟弟司马昭接手掌权。司马昭继承了兄长的政治遗产,继续推进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进程。司马炎称帝后,尊司马师为晋景帝。而那个早死的夏侯徽,在司马师第三任妻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屡次进言下,晋武帝司马炎追谥夏侯徽为景怀皇后。 有趣的是,关于夏侯徽之死,《三国志》并没有提及毒杀这件事,而《晋书》记载得很明确。一些史学家认为这个记载可能有政治考量,因为这起事件可能被后人用来构陷司马攸,达到在源头上否定其继承权的目的。不管怎样,司马师毒杀妻子的记载至少反映了后人对这个人物品格的判断。 从234年的那碗毒药开始,到255年司马师的意外死亡,这21年间发生的一切似乎都有着某种因果关系。司马师为了政治野心毒杀妻子,体现了那个时代权力斗争的残酷无情。夏侯徽的死不仅是一个无辜女性的悲剧,更是司马氏篡权路上必须踏过的垫脚石。而司马师的死也证明了一个道理:以残忍手段获得的权力,往往也会以残忍的方式失去。 这起发生在1800年前的毒杀案,至今仍让人不寒而栗。一个女人仅仅因为知道了丈夫的政治秘密,就被亲手毒杀,这样的残忍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你觉得司马师这样做是政治需要还是人性泯灭?夏侯徽如果当初选择沉默,是否能够避免这个悲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35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