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乌打了三年,你就会发现中西方战术思维真的差距太大了,西方人都是直线型思维,榆木脑袋,硬打猛冲,齐头并进,很少搞“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正面进攻,左右包抄”等迂回战术。 尤其是在那些阵地争夺战时,丢了哪个阵地,就马上拼命抢回来,甚至一个位置能反复拉锯无数次,每次都不惜代价。这种死磕打法,其实就是不断地消耗自己,场面上看着激烈,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要说更合理的做法,还是得懂得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其实有很多方式可以用来拖慢对方,比如分布式埋藏地雷、配合无人机侦查和狙击,不断消耗对方士气和兵力,让他们每向前推进一步都付出不少代价。其实这才是让敌人头疼的地方,不见得非要在正面死杠。 说到后期,乌克兰做了一次小规模突袭,算是一步新尝试,不过要说效果,还是因为细节计划不足,没做到多点突破、协同配合。 如果当时能大胆点,在不同位置发动进攻,多线牵制对方,再集中力量打掉俄方后勤补给和关键军工厂,让敌人的供应链彻底乱掉,可能效果会更好。 毕竟战争说到底,拼的就是持续作战的能力,让对方的支持系统受打击,比只盯着前线一块阵地重要得多。 其实,在整体上,盯死一块地根本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战争不能只看地盘,最核心的还是要损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尽力保存自己。 如果把主力部队保存好,再合理拉长战线,发动一些小规模游击战或者无人机骚扰,一步步消磨对方耐心,最终能为自己争取到时间和外部支援,这才算抓住重点。 尤其是现代战场,光靠正面硬碰已经很难有好结果,应该利用各种方式分散对手注意力和资源,创造更多有利机会。 从这些年战争变化也可以看出来,高科技作战已经改变了传统打法。各种无人机、远程炮火变得很关键,地面大部队一旦暴露就是靶子,核心反而是情报信息流通、快反及灵活分组。 还有,整个战争的信息战和舆论引导也越来越重要,通过媒体影响国际舆论,对内对外争取更多支持,都成了兵家必争。 现代战争已经完全不是几十年前的打法,信息快了,武器精了,对资源和后勤的消耗更大。硬碰硬那一套只能说适合特定环境,真正能把控住局势的,还是看谁能合理分配兵力,掌控节奏,灵活调整策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乌克兰如果从一开始能够更关注消耗敌方,而不是纠结得失一城一地,也许能更早取得主动。但战场变幻莫测,没有哪种方式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场景,真正重要的还是要看指挥者能不能及时转变思路,抓住关键节点。这也说明了,未来战争更考验策略和信息,要根据实际局势灵活应变。 大家觉得,乌军还应该怎样去调整战术,才更贴合当前局势?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俄罗斯现在也是越来越不着急了,就是几乎每天数百架无人机轰炸乌克兰。反正都是便宜货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