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我国投掷第一颗实战氢弹,然而,当飞行员杨国祥按下投掷按钮时,氢弹竟然没有动静!紧急关头,领导下令:弃机跳伞,然而杨国祥一个举动,竟然挽救了我国几十亿的损失...... 1971年,我国要进行第一颗实战氢弹的投掷试验,这个任务落在了飞行员杨国祥肩上。他坐进强-5战机的座舱,手心全是汗,因为这可不是普通的飞行,氢弹的保险已经打开,计时器在滴答作响,现场几千人的心思都跟着那声音揪着。 战机轰鸣着冲上天空,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可就在杨国祥按下投掷按钮的那一刻,意外发生了——氢弹纹丝不动,没投下去!他心里咯噔一下,反复试了好几次,还是没反应。 这时候地面指挥传来命令,让他弃机跳伞,毕竟保住人最重要。 换作谁,可能都会按命令跳了。但杨国祥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这颗开了保险的氢弹要是没人管,万一飞出控制区,落到有人的地方,那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当时现场还有那么多科研人员和士兵,真出事了,损失根本没法算。 他咬了咬牙,向指挥中心请示:不跳伞,要带着氢弹返航。 这个决定可把地面的人都急坏了,周总理亲自过问,赶紧清空了机场,只留下必要的指挥人员。杨国祥定了定神,操控着载着氢弹的战机,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差错。 飞机降落在跑道上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后来检查发现,是电钮短路了,这种情况之前模拟训练时从没遇到过。 就因为杨国祥这个决定,不光保住了现场所有人的安全,还避免了几十亿的损失——要知道那时候国家经济可不宽裕,几十亿绝对是天文数字。 这位杨国祥可不是什么天生的英雄,他是云南农村出来的,小时候家里穷,靠着地下党办的学校才念上书。学飞行的时候条件也差,飞机零件锈迹斑斑,教材都是拼凑的,连沟通都靠比划。 但他凭着一股拼劲,练出了过硬的技术,累计飞了两千多个小时。 1967年我国氢弹试爆成功后,他被选中执行这个艰巨任务。训练的时候,每天要投一百多次模型弹,误差不能超过12米,不管刮风下雨都得练。 七天后,他再次驾机执行任务,这次氢弹顺利投下,蘑菇云腾空而起,指挥室里的人都激动得抱在了一起。 这事儿当时是高度机密,杨国祥回去的时候,机场连个像样的迎接队伍都没有。他的事迹在文件里就几句话,勋章也是后来才补发的。 直到2017年他去世后,这段历史才被更多人知道,人们为他修了纪念碑。 现在想想,当时他要是按命令跳了伞,谁也不能说什么。但就是那一瞬间的担当,让他成了真正的英雄。 那几十亿的损失保住了,更重要的是,我国真正掌握了实战核打击能力,在国际上腰杆都硬了不少。
1971年,我国投掷第一颗实战氢弹,然而,当飞行员杨国祥按下投掷按钮时,氢弹竟然
栗頿聊
2025-08-13 12:18:36
0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