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说,父亲曾和他讲过与军阀张作霖打交道的经历,让人忍俊不禁。李敖的父亲叫李鼎彝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8-15 08:57:12

李敖说,父亲曾和他讲过与军阀张作霖打交道的经历,让人忍俊不禁。李敖的父亲叫李鼎彝,于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后被聘为哈尔滨吉林省立第六中学的校长。 1926年秋天,刚从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的李鼎彝回到东北,凭着北大文凭直接当上了吉林省立第六中学的校长。那个年代,北大的金字招牌确实管用。 最让李鼎彝印象深刻的,是每年孔子诞辰日的一个仪式。张作霖会专门脱下军装,换上长袍马褂,到各个学校给老师们鞠躬致谢,嘴里还念叨着“我们是大老粗,教育全靠各位老师”。 这个细节后来被他儿子李敖写进了回忆录里,李敖还调侃说,比起后来爱训话的国民党,军阀反而可爱多了。 张作霖对教育确实下了血本,他硬性规定各县教育经费必须占财政支出的40%,还放话说“宁可少养五万兵,也要办东北大学”。为了抢人才,东北大学教授的薪水比清华北大还高,伙食标准也相当不错。 李鼎彝在东北的日子过得很滋润,除了当校长,还在吉林女子师范和吉林大学兼职,工资加起来相当可观。按他后来的回忆,那时候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确实很高。 好日子没过多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鼎彝的命运开始多舛。他曾在伪满政府机构任职,差点被当成汉奸处理。后来辗转多地,最终带着全家逃到台湾。 在台湾重新当起中学老师后,李鼎彝写了一部《中国文学史》。李敖为这本书写了篇长序,结果差点导致全书被禁。 李敖对父亲的评价很直白:“他书读得一般,但北大文凭让他非常拉风。”这话虽然刻薄,却道出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军阀混战的年代,社会对教育和知识分子却格外尊重。 张作霖虽然是个草莽出身的军阀,但他明白一个道理:要想真正统治一方,光靠枪杆子不够,还得有文化人撑场面。所以他舍得给老师高薪,舍得给教育投钱。 李鼎彝的经历,恰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命运。他们享受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却也承受着时代变迁的冲击。从北大高材生到东北校长,再到台湾中学老师,人生起伏就像历史的缩影。 回看这段历史,最耐人寻味的是那种反差,一个满口“我是大老粗”的军阀,却比很多文化人更懂得尊重教育。这或许正是民国最有趣的地方:混乱中有秩序,粗野中有文雅。 李敖后来成为台湾著名作家,犀利的文笔和独特的见解让他名噪一时。但他从不避讳谈论父亲的平庸,这种坦率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那个给老师鞠躬的张作霖,和那个靠北大文凭“拉风”的李鼎彝,都已经成为历史。但他们的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复杂面貌——既有动荡,也有温情。 “如果张作霖活在今天,他那一套‘砸钱+鞠躬’的组合拳,能治好现在的教育焦虑吗?欢迎评论区Battle!” 信源: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