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水均益家族这么牛气!以为水均益只是个央视名嘴? 八月中旬,水均益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了段视频,镜头里是他和女儿水亦诗的几张合影,配文说八月九号自己升级成姥爷了,字里行间满是当长辈的欣喜。 他特意提到,闺女从小就跟自己亲,大小事都愿意念叨商量,可生孩子这关,做父母的再心疼也帮不上忙。 那天水亦诗进产房,直到医生说孩子顺利出生,母女平安,在场的四个老人悬着的那颗心才算踏踏实实落了地。 没过多久,水亦诗也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了视频,说八月九号生了个女儿,还说生产前刚顺利读完硕士。 她在文字里写道,比起二十二岁本科毕业时的兴奋,这次拿到硕士毕业证,开心是真的,但没那么激动了。 水亦诗的丈夫邹阳,是国家三人篮球运动员,也在CBA福建男篮和清华男篮待过。 他在微博上晒了照片,说生了个漂亮的女儿,还开玩笑说刚生下来就让他好好练三分,字里行间都是初为人父的喜悦。 说起水家,可不是普通家庭。 水均益的爷爷水梓,是陇上有名的人物,早年做过甘肃省教育厅长,在兰州创办学校,推广新式教育,连马步芳都得尊称他一声“水老”。 水梓一辈子爱藏书,家里藏了万卷书,解放后全捐给了兰州大学,现在兰大图书馆里还有个“水梓藏书室”。 老爷子常说“读书不为做官,而为明理”,这话成了水家的家训。 水均益的父亲水天明,是兰州大学俄语系的教授,当年教出了不少外交人才,他翻译的《普希金诗选》,到现在还在再版。 水均益的母亲是甘肃电视台第一代编导,当年扛着摄像机跑遍河西走廊拍纪录片,退休的时候,台长还亲自写了感谢信。 水家的子女们也都各有成就。 水均益的伯父水天同,1948年就在兰大教英语,还建起了英文系,当上文学院院长,翻译的《培根论说文集》很多人都读过,参与编纂《汉英辞典》,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 水家其他的长辈,有的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当图书馆馆长,有的在西安教经济学,有的教了三十年书,还有的成了艺术研究院的副院长,研究美术史,或是扛起摄像机成了电视台导演。 水均益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 1989年到1991年,他以新华社中东分社驻外记者的身份派驻埃及,成了中国主流媒体里最早一批深入战地报道的记者之一。 1993年,他加盟央视,在《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当记者,编导,后来还主持了《高端访问》,采访过四百多位外国元首。 小时候,父亲的书柜里塞满了俄文典籍,客厅墙上挂着祖父水梓写的“书田无税”,饭桌上聊的都是契诃夫话剧,普希金诗篇。 这种耳濡目染,让他既坐得住冷板凳看书,也接得住大场面谈话。 后来央视做《家风》专题,他还拿出过祖辈水应财1912年立的家训竹简,上面写着“寒门非耻,不学为羞”,他在自传里说:“黄河水冲得走石头,冲不走刻在骨头上的规矩。” 水亦诗是1993年出生的,小时候也常听家里人讲这些故事。 2012年,她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2016年毕业后先在乐视网体育频道当主持人,后来还参加过央视的《越战越勇》。 2023年七月成都大运会,她以央视记者的身份亮相主持,当年十月官宣从央视离职,年底又分享视频说自己成功再就业。 今年,水亦诗不光生了孩子,还拿到了硕士毕业证。 她说,这段时间里,小生命的到来让她重新认识了时间,也领会到生命的强大,感谢孩子陪着自己写完论文,那是她引以为豪的学习经历,也是母女俩共同呼吸的证明。 从水应财咬牙送孙辈进私塾,到水梓推行新学制,捐出藏书,再到水天明教俄语、翻译著作,水家几代人似乎都和“读书”“做事”分不开。 水均益在战地报道里的坚韧,水亦诗在学业和生活里的平衡,好像都带着点家族里那股认真劲儿。这种家族传承,其实也藏着些成功的逻辑。 家里的长辈做好自己的事,无形中就给晚辈立了榜样,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但更重要的是,每一代人都没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而是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 水均益从新华社记者做到央视名嘴,靠的是在战地的坚守,对新闻的较真。 水亦诗从传媒大学学生到央视记者,再到重新规划职业,完成学业生儿育女,靠的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坚持。 如今,水家又添了新成员,这个小生命的到来,像是给这个家族的故事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就像水均益说的,一家人会陪着小家伙慢慢长大,或许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个孩子也会听着祖辈、父辈的故事,慢慢明白什么是“读书明理”,什么是“踏实做事”。 信息来源: 观澜新闻 2025-06-22 ——水润金城的千年回响——探寻央视名嘴水均益的兰州还乡之旅 大象新闻 2025-08-12——央视前知名主持人水均益宣布“升级当姥爷”,女儿水亦诗曾是央视记者,称在生产前已顺利完成硕士学业
原来水均益家族这么牛气!以为水均益只是个央视名嘴? 八月中旬,水均益在自己的
星球拾光
2025-08-15 16:39:23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