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中将谈台湾统一时,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有可能解决台湾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 亚太安全领域最受关注的舞台,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如期举行。台海问题再度成为焦点。就在会上,一位中国军方老将的一句话,让全场为之一震。 面对国际记者的追问,退役中将何雷只说了一句:“距离完全实现祖国统一、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已经不远了,大家拭目以待。” 短短几个字,没有虚词修饰,没有回避躲闪,信息量却极大。何雷是谁?曾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参与制定解放军最核心的联合作战条令,主持过40多个国家级军队课题。 换句话说,他不是随口说说,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再看下时间点。就在赖清德刚刚上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公开宣称“台湾从来不属于中国”那几天,何雷的表态几乎像是对这番“台独”言论的正面回应。 赖清德这番话在岛内外都引起争议,被认为是直接触碰大陆底线。大陆随后启动了“联合利剑-2024A”军演,东部战区环台空海联合出动,模拟封锁和登陆作战,并未遮掩意图。 何雷随后强调,这场军演只是“众多预案之一”。这句话信息也不小。意思就是,手里的牌不止这一张。谁要是以为这就是全部,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从2024年下半年以来,解放军的实际行动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1“联合利剑-2024B”军演中,岸基导弹首次参与对海打击,舰机数量直接翻倍。 后来,台海周边集结了近90艘舰艇,福建至浙江沿海还划出了7个防空空域,反导系统也跟着部署上了。这不是演练,这是实打实的战略部署。 如今,解放军在“海峡雷霆-2025A”行动中,出动歼-20战机和东风-17导弹系统,进行了模拟“斩首”作战的演练,配合心理战、电子战和网络攻防,整个行动更像是一场战前彩排。 这些行动不是单点爆发,而是常态化推进。中国海警已在马祖、东引、甚至台湾本岛周边展开常态化巡航。国防部在2025年3月正式宣布,台湾海峡全面纳入中国军事管辖。 外部舰艇未经批准不得通行。这种做法,等于是从法律和行动两个层面,把对台主权管辖落到了实处。 而在法律战线上,大陆也亮出了新牌。前段时间,国台办首次提出对“台独”祸首施行“终身追责”,明确“虽远必诛”。 这句话用在反腐上大家已经熟悉,现在用在“台独”问题上,意味着赖清德等人恐怕很难有“脱身之日”。 外交层面的共识也在稳步扩大。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联合国2758号决议是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认定。 2025年联合国最新气候报告中,台湾被标注为“中国台湾省台北市”,这在国际文件上直接否定了“台独”的法理空间。 对外,中方在香会期间与美国防长的会谈更是超时进行。中方明确要求美方停止“以武助独”,美方虽未当场表态,但到了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发生微妙转变。 美国宣布对台加征32%关税,而对日韩仅为15%。外界普遍认为,这一做法暴露了美国“利用台湾”的本质——既要台湾的芯片,又不想为其安全兜底。 而台湾岛内的现实更是让赖清德焦头烂额。2025年8月数据显示,施政满意度已跌至32%,79.5%的民众不满其两岸政策。 岛内失业率升至4.5%,物价涨幅超过5%,能源危机三天两头来一次。台北、台中多地频现抗议潮,民众高喊“赖清德下台”,痛批其“送台积电给美国,送年轻人上战场”。 政治的分裂也反映在蓝营内部。台北市长蒋万安虽然反对“一国两制”,但承认“九二共识”,立场模糊,遭到党内质疑“背离祖训”。 而民调数据显示,60%以上的中老年人仍坚持“九二共识”,对激进对抗持保留态度。 与此同时,大陆在对台融合方面也在悄悄下棋。一边是三航母战斗群覆盖第二岛链,歼-20和东风导弹形成全域打击体系。 另一边是不断扩大对台市场准入,吸引台湾青年赴陆发展。用军力压制“台独”,用政策吸引民心,这就是所谓的“软硬兼施”。 王洪光中将早前提出的“72小时收束战局”预案,如今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依托火力覆盖、立体突进、电子压制、心理攻势等“六战一体”体系,形成一套快速、精准、有限的军事解决方案。这不是威胁,而是清晰的选项。 在这一系列布局背后,何雷中将的“拭目以待”显然不是随口一句。这句话的分量,不只在于他是谁说的,更关键在于他说的时候,中国已经完成了从“示威性演训”到“实战化常态部署”的转型。 如今的台湾问题,不再是空中楼阁,也不再是政治口号,而是在军事、法律、外交、经济多维战场上同步推进的现实进程。 统一这件事,从来不是靠喊,而是靠一步一步走。何雷说“拭目以待”,其实已经点破了天机。不是有没有可能,而是时间问题。
台湾人觉得太丢脸了,有史以来从没有一个人能像赖清德这样下作,日本投降80周年他竟
【62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