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2019年,读硕士的杨春燕,在教室上课时,被警察带走了。带走前,老师问道:“是不是抓错人了?”警方无奈道:“别以为她看着是乖乖女,其实已经害了40个家庭了。 (信源:大皖新闻——起底合肥女“黑老大”杨春燕:研究生在读 假扮淑女但手段毒辣) 苏北监狱的高墙外,一望无际的麦田随风起伏,宛如金色的海洋。墙内,新来的犯人总会留意到一个瘦削的女人。她戴着眼镜,放风时总一个人蹲在角落,死死盯着地上的蚂蚁,好像在琢磨什么天大的难题。 她叫杨春燕,曾经的名校研究生,如今的阶下囚。狱警们私下说,她正准备自考法律。只是没人说得清,这个曾把法律当工具的聪明人,现在是想洗心革面,还是在冷静计算着减刑的筹码。 想知道答案,时间倒回审判那天。法官宣布数罪并罚,判处杨春燕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她微微侧头,避开旁听席复杂目光。有法警见她嘴唇动,却听不见声音。 旁听席上,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从洗得发白的布兜里掏出孙子照片高高举起,无声控诉扎心。判决后,杨春燕的父亲老杨头,那个在机械厂抡了三十年扳手的老人,拿出攒了半辈子的退休金挨家挨户道歉塞钱。 但一位被骗走老伴救命钱的阿姨没收,叹气说“您老留着看病吧,这钱救不了良心”,戳破虚实,罪恶留下的伤疤,钱填不上。 这一切的终结始于2019年一个平静的下午。上海某重点大学课堂上,教授正讲课,几名警察的出现打破宁静。在众人注视下,手铐扣在了杨春燕手腕上,她没来得及合上笔记本。 讲台上教授推眼镜,不敢相信总坐第一排的她是罪犯,问:“是不是抓错人了?”而办案人员看着教授那不可思议的眼神中缓缓说出:“您这学生已经害了几十个家庭了。” 警方收网,一个挂着“普惠金融”招牌的罪恶帝国浮出水面。杨春燕租的浦东写字楼17层,那面烫金大字的玻璃墙极具讽刺意味。警察扣留的证据账本和借据,塞满三辆小货车。一位经侦老民警翻着按满红手印的借据直摇头,称“这姑娘把《刑法》里能犯的金融罪都凑齐了”。 这些罪证背后,是他奢靡的生活。静安区的江景房,手腕上的卡地亚,还有那辆沪A牌照的保时捷。据说,她开车经过大学城时,总会有意无意地把墨镜往下压一压,与其说是怕遇见熟人,不如说是内心深处对那片净土本能的心虚。 这个罪恶帝国的起点是一次实习。在陆家嘴的一家金融公司,杨春燕首次见识到钱的力量,那些西装革履的经理仅靠放贷提成便能月入十万。这让她想起东北老家过年时,亲戚为孩子学费四处求人时的窘迫。然而,她没选择助人,而是成了收割者。 她被钱冲昏了头脑,于是在积累了经验后,就出来单干了。她凭借这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出了年利率高达200%的“阴阳合同”,在还款期限上挖下一个又一个坑。 最阴损的一招,是专门盯上防范意识弱的老年人。她用“养老理财”的甜蜜谎言,把老人们一辈子的“棺材本”,悉数套进了高利贷的绞索。 他不仅在合同之中动手脚,让他们背负巨大的利息,甚至还诱骗他们签订贷款合同。他的这个行为害的很多给家庭都承担不起这个利息而造成惨痛的结果。 很难想象,这个冷血的金融恶魔曾是仰望星空的女孩。她出生于东北老工业区,父母分别是工人和小卖部经营者,这对平凡夫妻将希望寄托在她身上。街坊称她是读书的料,从小安静,放学就趴在缝纫机改的书桌写作业。她很争气,考入重点大学,后到上海读研。 然而,大都市繁华与现实的落差,在她心里埋下欲望种子。看到家境优渥的室友全身名牌,羡慕与自卑交织,使她对钱产生疯狂渴望。毕业后求职不顺,又对高薪抱有不切实际的执念,最终她走上那条看似最近、实则通往深渊的捷径。 从趴在缝纫机书桌上的女孩,到名校意气风发的研究生,再到铁窗后计算刑期的囚犯,她的人生画出了一道令人扼腕的抛物线。知识没能成为她守护良知的铠甲,反而成了她构筑陷阱的蓝图。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错,才让一个天之骄女彻底颠覆了自己的人生?如今的她,日复一日地钻研法律条文,到底是在为过去的罪孽忏悔,还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另一场更精密的计算?答案,也许只有风和她脚下的蚂蚁知道。
[中国赞]2019年,读硕士的杨春燕,在教室上课时,被警察带走了。带走前,老师问
韫晓生
2025-08-18 18:12:5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