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5大遗憾:   第一:没有活到100岁 毛主席生前说过:“七十三八十四,

另子维好故事 2025-08-18 22:01:02

毛主席的5大遗憾:   第一:没有活到100岁 毛主席生前说过:“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其实这是中国老传统的一句话,意思是人如果活过这两个年龄,就能活到一百岁。   实际上毛主席的身体一向很好,从年轻时就注重锻炼身体,除了长征时得过一次非常严重的疟疾外,此后基本没有得过什么大病,只有晚年病重时做过手术。所以,如果他老人家真的撑过84岁,或许真能活到100岁。但遗憾的是,毛主席逝世时终年83岁。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他老人家生前的遗愿是希望自己遗体火化的,但华国锋同志最后决定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还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也算是得老百姓所愿了。   第二:失去了大儿子 毛主席与妻子杨开慧育有长子毛岸英。毛岸英于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长沙清水塘。他的童年历经艰难困苦,在母亲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和弟弟们曾一度流落上海街头,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后来毛岸英前往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积极投身于保卫苏联的战斗中,展现出了勇敢坚毅的品质。回国后,毛岸英又迅速投入到国内的解放战争和经济建设工作当中。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主动请缨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然而,11月25日,在志愿军总司令部遭遇敌机轰炸时,毛岸英不幸牺牲,年仅28岁。   对于毛主席来说,老年丧子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他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却又展现出了伟大的胸怀,他曾对周恩来说:“谁叫他是毛主席的儿子呢?别人的子女能上战场流血牺牲,为什么我毛主席的儿子就不能上战场牺牲?”毛岸英最终长眠于朝鲜,成为了中朝友谊的象征,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无疑是毛主席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   第三:没有实现写书的愿望 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深刻的思想感悟,他生前曾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写一部书来总结自己的一生。1961年8月在庐山时,毛主席曾和卫士张仙朋聊天谈到了自己的三大志愿,其中之一便是写一部书,把自己的一生写进去,包括自己的缺点、错误也统统写出来,让全世界人民去评论自己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他还曾自我评价道:我这个人啊,好处占百分之七十,坏处占百分之三十,就很满足了。 毛主席并不满足于此前出版的《毛主席选集》等成果,他想通过这样一本自传性质的书籍,更全面、更坦诚地向世人展现自己的人生轨迹与思想脉络。但由于他始终日理万机,要处理国家建设、国际斗争等诸多复杂且繁重的事务,尤其是到了晚年,他的精力也逐渐不济,再加上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这个愿望最终未能实现,这也成为了他和后人的一大憾事。   第四:想当老师,却当了革命家 毛主席对自己的小女儿曾说过,自己的梦想是当一个老师。毛主席早年就深受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1919年,青年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担任老师,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从事教师职业,在那一刻,他算是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想。   然而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同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民族危亡之际,毛主席内心的家国情怀与革命理想被进一步激发,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革命事业当中。   1936年,他在陕北接受斯诺采访时还曾感叹,自己原本的愿望是当一名“教员”,但最终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革命事业操劳奔波一生。不过,尽管毛主席没有一直在教师岗位上,但他始终如一位伟大的导师,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指引着无数中国人前行,如今很多人也都亲切地称呼毛主席为“教员”,这也是对他曾经教师梦想以及他一生所展现出的教育引领意义的一种认可。   第五:祖国没有统一 早在1949年2月,他在西柏坡向米高扬系统介绍全国解放后的完全统一问题时就指出,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台湾)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需要采取另一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 新中国成立前三个月,毛主席和党中央即着手渡海作战的准备,把攻台时间定在1950年夏天。可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让局势发生了变化。此后,解放台湾事宜一直因为其他事被耽搁。   在后续的岁月里,毛主席加快经济建设和海空军建设,期望从根本上改变中美力量对比,以实力来反对美国介入台海和推动两岸和平统一。1958年,毛主席还亲自指挥了炮击金门战役,“意在击美”“直接对蒋,间接对美”,等。但直到毛主席逝世,台湾问题依旧没能解决,祖国尚未完全统一,这也成为了他心中深深的遗憾。  

0 阅读:9
另子维好故事

另子维好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