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民破防了!巴西大豆449美元一吨,中国从巴西购买了240万吨,美国农民看了心里发酸,如果不打贸易战,这11亿美元本来可以装进美国农民的口袋。 这场由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争端,正以“回旋镖”效应狠狠击中美农业:农民成为政策牺牲品,巴西大豆借势崛起,而美国豆农则在库存积压与市场流失中艰难挣扎。 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中国随即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实施反制。关税壁垒下,美国大豆价格优势尽失,中国迅速转向巴西等替代市场。 数据显示,2023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达1.57亿吨,2025年更预计突破1.06亿吨。巴西凭借高产、低价及稳定的供应链,填补了美国留下的市场空缺。反观美国,大豆出口量锐减,农民损失超110亿美元。 彭博社指出,若特朗普再度加码关税,美国农产品出口将面临更严峻打击,豆农首当其冲。 巴西大豆的崛起:天时地利与政策助力 巴西大豆的成功并非偶然。一方面,国际需求增长与价格上涨刺激其扩大种植面积,2025年预计达4820万公顷;另一方面,技术革新提升单产,2024年单位产量创纪录达3560公斤/公顷。 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成为关键推手:2025年上半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占其总量的74.6%,金额高达190亿美元。巴西通过“农牧林一体化”策略,在保障产量的同时推动绿色生产,进一步巩固其全球竞争力。 美国农民的“寒冬”:政策代价的承担者 贸易战带来的连锁反应正重创美国农业。高关税推高生产成本,化肥、机械等农资价格飙升,农民利润被挤压。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大豆未结清销售量降至20年最低,中小农场主面临破产危机。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曾以“保护农民”为名推行政策,现实却将农民推向深渊。 农民协会主席雷格兰直言:“我们不能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这场大豆贸易战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贸易保护主义终将反噬自身。美国农民的困境,本质是政策短视与零和思维的恶果。 而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策略,既保障了粮食安全,也推动了全球农业供应链的重组。巴西的成功证明,开放与合作才是农业发展的正途。 历史已多次验证,贸易战没有赢家。当美国农民为政策失误买单时,全球农业格局正在重塑。唯有摒弃对抗,以合作化解分歧,才能为农民创造稳定未来。 对于美国而言,如何平衡政治诉求与农民利益,是一道亟待解答的难题。 当巴西大豆的货船驶向中国港口,美国农场积压的库存正提醒人们: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终将自食其果。 唯有回归合作,方能打破“回旋镖”的诅咒,让农民不再为政客的博弈买单。 对此,你怎么看?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最近挺头疼,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
【14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