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盗用中国果农收获视频,放到网上说是中国游客在日本破坏果园、非法摘取果实!然后视频不出意料的火了,一大堆日本人闻着味就过来了,在评论区各种秀优越感。看来,无论什么新闻,只要带上“中国”两个字就必火。 网络上的视频真假难辨,有时一段被掐头去尾的画面,配上几句煽动性的话,就能掀起不小的波澜。就像最近传开的那档事,一段中国果农在果园里收获果实的视频,竟被人搬到日本的社交平台上。 经过一番“精心包装”,这段视频摇身一变就成了“中国游客在日本破坏果园、非法摘取果实”的“证据”。他们还煞有介事地配上了一些耸人听闻的文字,把原本和谐的丰收场景描绘得混乱不堪,仿佛中国游客成了破坏日本果园的“罪魁祸首”。 那段视频里果农们正弯腰在果树下拾捡掉落的果子,有人还拿着篮子往树上摘熟透的果实,动作麻利又自然,明明是丰收时再寻常不过的场景。可到了那边的网上,就被安上了完全不相干的名头。视频没出多久就火了,播放量噌噌往上涨,评论区里很快挤满了人。 不少日本人顺着视频点进来,没去查证真假,就跟着往下留言。有人说看这行为就没规矩,有人扯着嗓子说自家果园从不这样,字里行间都透着股莫名的优越感。他们大概忘了,单靠一段没头没尾的视频,根本没法证明发生的地点和事情的来龙去脉。 其实这种拿别人的素材瞎编故事的事,在网上不算新鲜。 前两年有段中国渔民在近海捕鱼的视频,被传到国外硬是说成中国渔船在某国海域非法作业。视频里渔民撒网的动作被反复截取,配着危言耸听的文字,一时间也引了不少人跟风指责。后来还是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视频里的渔船编号是中国近海作业船的格式,岸边的建筑也是国内沿海渔村的样子,这才把谣言压下去。 还有回一段国内景区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的视频,被换了个标题发到国外,说是中国游客在国外景区乱扔垃圾后扬长而去,当地工作人员无奈收拾。底下马上有人跟着吐槽,说什么 “果然如此”。 可熟悉那处景区的人一看就知道,视频里的亭子样式是南方某古镇的,地上的垃圾桶也是国内景区常用的款式,根本不是所谓的 “国外景区”。 这些被篡改的视频,大多有个共同点,就是只要往里面掺点和 “中国” 相关的内容,不管是真是假,总能轻易获得关注。就像这次果农的视频,原本只是记录丰收的日常,被人动了手脚后,凭着一句 “中国游客在日本”,就成了流量焦点。 有常逛国外社交平台的人说,类似的情况不少见。有时是一段中国街头的普通画面,被配上 “秩序混乱” 的标题;有时是国内食客正常用餐的场景,被说成 “饮食不文明”。偏偏总有不少人愿意信,大概是觉得跟着说几句,就能显得自己多清醒似的。 回到这次日本盗用视频的事件,那些日本人在评论区里的优越感从何而来呢?也许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过去的刻板印象中,也许是因为他们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个可以随意发泄情绪的出口。但他们似乎忘记了,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空间里,信息是透明的,真相迟早会浮出水面。 随着这件事的持续发酵,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视频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他们通过仔细分析视频中的细节,发现视频里的果园环境、果农的穿着打扮以及采摘的方式等,都明显带有中国乡村的特色。而且,视频中偶尔出现的中文对话和标识,更是坐实了这是一段中国果园的丰收视频。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那些之前在评论区里趾高气扬的日本人开始变得沉默起来。 这场由一条盗用视频引发的闹剧,再次让我们看到了网络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我们也要警惕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国”这个标签来制造话题、引发争议。无论什么新闻,只要带上“中国”两个字就必火的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日本人不怕中国人报仇吗?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