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秋天,一个身体半裸的女人,死在了昆明市西郊的一个桥洞里。 1951年秋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8-20 17:21:42

1951年秋天,一个身体半裸的女人,死在了昆明市西郊的一个桥洞里。 1951年秋天,那时候的昆明,刚解放没多久,天高云淡,一切都像是新的。可就在西郊一个不起眼的桥洞里,一具半裸的女尸,像一片被随意丢弃的破布,打破了这份宁静。 接到报案的,是昆明市公安局三分局的局长曹显政。这位老兄可不是一般人,是个从枪林弹雨里滚出来的老八路,后来成了神探。电话打来的时候,他正准备嗦一碗面条,一听有命案,面条扒拉几口,立马带人冲到了现场。 一个女人,看着也就30来岁,脸朝下趴在水沟里,脖子上有掐痕,下半身光着。搁谁看,这都像是一起奸杀案,简单粗暴。 但曹显政不一样,他那双眼睛,跟显微镜似的。他蹲下来仔细瞅了瞅,立马发现不对劲。那脖子上的掐痕,力道太轻,根本不足以致命。这就有意思了,凶手费半天劲,结果是个“花架子”? 紧接着,他又让法医化验死者嘴里的流出物。结果一出来,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氰化物。剧毒,沾上就没命。 这下案情就反转了。这不是激情杀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凶手先用毒药杀了人,再伪造出强奸的假象。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警方的调查往沟里带,让他们去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色魔”。曹显政心里清楚,这次,他碰上硬茬了。 死者身上空空如也,身份不明。曹显政判断,这人不是本地的,八成是外地来的,住旅馆。他立马撒出人手,把周边的旅馆翻了个底朝天。 你别说,还真就找到了。在一家小旅馆里,查到了死者的登记信息:何玉梅,昆明富民县人,正准备去东北跟丈夫团聚。一个满心欢喜奔赴幸福的女人,怎么就惨死在了桥洞里? 旅馆服务员说,何玉梅一个人住,没见跟谁来往。线索好像又断了。 但曹显政是谁?他总能从沙子里发现金子。法医在何玉梅胃里发现了没消化完的“烧饵块”,一种云南特色小吃。曹显政立刻带人摸排到旅馆附近的一个烧饵块摊子。 摊主大爷回忆说,是有两个女的一起来买过。警察拿出何玉梅的照片,大爷说:“这女的我见过,但买东西的不是她,是跟她一起的另一个女的。” 案子的关键人物,终于浮出水面了。 曹显政马不停蹄地回到旅馆,这次他问得更细了。服务员想了半天,一拍大腿:“我想起来了!何玉梅住进来后,又来了一个叫张莲英的女人,我就把他俩安排到一间房了。俩人本来不认识,但第二天就跟亲姐妹似的,有说有笑的。而且……说来也怪,她俩长得还有点像。” 警察一查张莲英的登记信息,全是假的。 这下,曹显政脑子里那根弦“嗡”地一下就绷紧了。一个用假身份的女人,刻意接近一个跟自己长得像、即将远行的女人,还给她买了带毒的食物。这一切串起来,指向一个大胆又阴冷的推测:张莲英杀了何玉梅,目的就是为了取代她,用她的身份活下去! 曹显政立刻给何玉梅远在东北的丈夫李新发电报,通知噩耗。可没想到,李新回电的内容让所有人都惊呆了:“何玉梅已到东北与我见面了。” 果然如此!那个到了东北的“何玉梅”,就是凶手张莲英。 曹显政立刻派人赶赴沈阳,叮嘱李新先别声张。侦查员到了之后,想了个办法,让李新以“夫妻八年没见,拍张照留念”为由,哄着那个假老婆照了张相。照片火速寄回昆明,旅馆服务员一看,当场就指认:“就是她,张莲英!” 人赃俱获,张莲英在沈阳被捕。 一开始审讯,她交代得特别痛快。说自己就是嫉妒何玉梅命好,丈夫在东北有工作,自己却孤苦伶仃。俩人长得像,越聊越不平衡,就起了杀心,想取而代之。 曹显政听完,只是笑了笑。他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当时云南解放不久,国民党留下了大量的潜伏特务,公安系统正在全力清剿。就在同一年,1946年暗杀李公朴、闻一多的那几个国民党特务,也在昆明被公审枪决。整个社会都笼罩在一种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氛围里。一个杀人犯,心思能缜密到这个地步,还懂氰化物,背后能没有故事? 曹显政亲自提审张莲英。他不问案子,就跟她拉家常,东一句西一句。就在张莲英逐渐放松警惕,回答前后矛盾的时候,曹显政突然把一沓缴获的特务档案摔在她面前,厉声喝道:“你还要演到什么时候?!” 张莲英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 她终于交代了真实身份: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的中尉特务。上级给她的任务就是长期潜伏。眼看云南清查得越来越严,她就想换个地方。遇到何玉梅,对她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一个完美的身份,一个光明的未来,只需要一条人命来交换。 这已经不是谋杀,这是战争的延续。根据张莲英的交代,曹显政顺藤摸瓜,在之后的时间里,一举挖出了一个潜伏在云南的特务网络,抓了300多个国民党特务。 一个桥洞下的女尸,就这样,牵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暗战。

0 阅读:22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