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陈诚得知大汉奸叶蓬还活着,去找蒋介石要求将其处决。蒋说:“那就执行吧

小史论过去 2025-08-21 12:30:39

1947年,陈诚得知大汉奸叶蓬还活着,去找蒋介石要求将其处决。蒋说:“那就执行吧,时间定在‘九一八’这天。” 叶蓬这个人,1901年生在湖北黄陂一个叫叶家湾的地方,早年日子过得还算有点追求。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刚15岁,就加入了学生军,跟着闹革命。革命成功后,他进了保定军校,1919年毕业。那时候的军校生不少都想着建功立业,叶蓬也不例外。毕业后,他先在裁判所当监狱长,管着犯人的吃喝拉撒。可这家伙生性贪婪,觉得监狱里捞不到大油水,干了没多久就辞职回老家了。回家后,他染上了鸦片瘾,成天抽大烟,半年就把家底败光了。家产没了,他又开始琢磨出路。叶蓬这人懒得要命,不肯老实干活,但特别会钻营,靠着送礼巴结上层,一路混到警备司令的位置。手握点权,他就负责地方治安,表面上风光,实际上贪念越来越重。 1932年,叶蓬的贪心终于惹出大祸。他挪用公款,得罪了当时的湖北省主席张群。张群一怒之下把他革职查办,叶蓬咽不下这口气,竟然雇刺客去暗杀张群。结果刺杀没成,事情还曝光了,他的名声彻底臭了街,到处被人指指点点。这件事成了他人生转折点,本来在国民党内还能混口饭吃,现在彻底没人要了。就在他最落魄的时候,1939年,汪精卫在香港抛出橄榄枝,许诺跟着干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叶蓬二话不说,就投靠了汪伪集团,当起了汉奸。他先任伪国民党中央监委,后来升到伪湖北省长、伪陆军部长这些要职。在伪政权里,他利用权力大肆敛财,垄断食盐贸易、私贩鸦片,还搜刮民间财富,帮助日伪势力镇压老百姓。他的这些行为,完全丧失了底线,成为彻头彻尾的汉奸。 说起陈诚和叶蓬的恩怨,得从更早时候讲起。陈诚是蒋介石的心腹,国民党高级将领,为人严谨,对投机取巧的那一套特别看不上。叶蓬在国民党时期就爱趋炎附势,多次找陈诚求官,每次都被陈诚冷脸打发。1938年,叶蓬已经投靠汪伪,还恬不知耻地递名片想见陈诚谋职,陈诚直接把名片扔了,命令不许这种人进门。陈诚对叶蓬的厌恶不是一天两天积累的,他看叶蓬就是个墙头草,随风倒,毫无原则。1947年夏,陈诚在海军总司令部得知叶蓬这个汉奸还活着,被抓获关押在南京。他立刻决定行动,去见蒋介石,要求立即处决。蒋介石同意了,还指定时间在“九一八”那天执行。这天是国耻日,选择它来枪决叶蓬,显然有警示意味。陈诚亲自监督判决文件起草,确保一切迅速推进。 叶蓬的汉奸生涯在汪伪政府里达到了顶峰。他不光自己贪,还帮着日本人做事,练兵助寇,罪行累累。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叶蓬一度被蒋介石重新启用,任命为第七路军总指挥。可好景不长,同年10月,他就因汉奸罪被捕。起初判决死刑,但因为家人活动,暂缓执行。陈诚得知后,推动了最终的处决。军事法庭认定叶蓬在伪政权中以权谋私,判处死刑。1947年9月18日,叶蓬被执行枪决,当场毙命。这一天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枪决叶蓬也成了对汉奸的清算。叶蓬的死,结束了他在乱世中的投机之路,他的故事提醒人们,贪婪和背叛最终没有好下场。 叶蓬从一个革命青年堕落到汉奸,这中间的弯弯绕绕,其实挺接地气的。很多人起步时都有点理想,但一遇到利益就变味了。叶蓬的贪婪从监狱长那会儿就露头,败家后靠钻营上位,得罪张群后直接投敌。他的这些选择,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阴谋,就是人性里的自私放大。在汪伪里,他垄断食盐、私贩鸦片,这些事直接害苦了老百姓。陈诚推动处决他,也不是单纯的私人恩怨,而是对这种反复无常的家伙的厌恶。选择“九一八”那天执行,本身就带着历史的讽刺味。叶蓬的结局,告诉我们,乱世里投机取巧,终究逃不过报应。 整个事件看下来,叶蓬的堕落不是孤例,那时代很多人面临选择。陈诚作为国民党将领,对叶蓬的处理体现了严谨作风。他从不姑息这种墙头草,早年就多次拒绝叶蓬的求官。1947年得知叶蓬还活着,陈诚的行动迅速,推动了判决。叶蓬被枪决后,官方公布消息,作为历史警示。他的罪行记录在案,包括助日伪镇压民众。这些事实摆在那儿,提醒后人别走歪路。叶蓬的一生,从保定军校毕业到汉奸末路,步步都是自作自受。 叶蓬的汉奸罪行,在法庭上被一一列举。他在伪陆军部长任上,帮日本人练兵,间接助寇。搜刮民财的事,更是数不胜数。陈诚对他的厌恶,源于叶蓬的反复无常,早年就看不上他的投机手段。处决定在“九一八”,这日子选得有讲究,象征着对国耻的回应。叶蓬被枪决,结束了罪恶一生。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