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访华前夕,俄内部出现大麻烦?普京对美让步引发主战派不满 普京准备访华,时间定在八月底到九月初。原本是一场对外展示“稳定与自信”的外交行动,但俄国内的气氛却越来越不妙。还没出国门,麻烦就先来了。 俄罗斯主战派炸了锅,直接在社交媒体和各类民间军事频道上放话,矛头指向的不是别人,就是刚刚与特朗普会晤完的普京本人。他们的愤怒,不是源于和谈本身,而是传出的让步消息。 据泄露的谈判风声,普京有意把战线往回收。他愿意在扎波罗热和赫尔松问题上松口,不再坚持乌克兰必须承认这两个州的“并入俄罗斯”地位,只要求乌军撤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也就是退回到顿巴斯边界。这个口风一出来,主战派立刻视为“叛国”。 在他们眼里,战场打了三年多,死伤无数,经济社会牺牲巨大,现在要把赫尔松、扎波罗热这些已经通过“公投”加入俄罗斯的土地拱手相让,不仅是战略撤退,更是打自己嘴巴。他们甚至用“背叛宪法”来形容普京的动向,因为克里姆林宫早已把这些地区写进宪法修正案,象征意义极大。 但最让主战派抓狂的,还是会谈的地点:阿拉斯加。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遥远的北美地名;但在俄罗斯主战派叙事里,阿拉斯加是沙俄时代被“贱卖”给美国的领土,是历史耻辱。普京竟然选在阿拉斯加与特朗普谈判,他们觉得简直是“在旧伤口上撒盐”。 主战派的分量,不容低估。他们的声音不仅在网络上回响,更在军队、老兵、志愿兵和地方政治精英中有渗透力。这些人不怕战争、不怕制裁、不怕牺牲,他们唯一在乎的是能不能“赢”——而这个“赢”,不是外交妥协,而是彻底打垮乌克兰,吞下更多领土,用铁和血完成对西方的报复。 这类人的核心逻辑是:现在局势不差,何必妥协?他们的依据不无现实基础——乌军在哈尔科夫、苏梅方向的反攻接连失败,前线的顿涅茨克乌军甚至被迫转入防守。俄军虽然伤亡不小,但整体还在推进。主战派相信,只要再撑下去,俄罗斯完全有可能拿到更多地盘,甚至迫使乌克兰接受更深的割让条款。 再加上,经济还没到崩盘那一步。虽然制裁压得企业喘不过气,物价也涨得离谱,但能源出口还在,中国、印度撑起了基本盘。军工系统甚至呈现“半战时动员状态”,开足马力生产火炮、炸弹和导弹。对主战派来说,只要枪还响,战斗就能继续。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利益网络。主战派并非纯粹的“意识形态团体”,他们跟国防工业深度捆绑,战争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停战意味着资金断流、合同终止、权力退潮——对这部分人来说,不打仗才是灭顶之灾。 但普京显然站在另一个角度。他不是没看到战场的局部优势,而是知道,这场战争不可能再“彻底胜利”了。俄军推进的每一公里都要以血换血,西方的情报和远程打击手段依然强悍。乌军虽然进攻乏力,但也不至于崩溃。这场仗打到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赢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继续下去。 更关键的是,普京清楚,时间站在他这一边,也站在他对立面那一边。战争继续,财政压力越大,社会稳定性下降,西部边境军民冲突开始有苗头,年轻人逃避征兵的手段层出不穷。再拖下去,“主战派”有可能从网络变成街头。最危险的局面,不是战败,而是战争在内部形成反噬。 所以,普京现在想做的是止损。他愿意拿一部分争议地换来对顿巴斯的彻底控制——用一个能落地的结果,给战争一个终点。说到底,这是现实主义者的抉择,不是理想主义者的幻梦。 但问题在于,这种现实主义,在俄罗斯目前的舆论环境中,是没什么市场的。特别是战斗民族情绪被煽得已经满格的时候,妥协就等于软弱,谈判就等于投降。哪怕你握住的是战略平衡点,群众眼里看到的,只是你丢下的那块地图。 主战派已经开始酝酿更大规模的舆论攻势,社交平台上“国耻”“投降者”“软骨头”等标签正在飞舞。这对普京访华的节奏也形成了干扰。按计划,他将在北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大阅兵,展示俄罗斯和中国“肩并肩”的对外姿态。但他心里清楚,身后有一群人正拿着放大镜审视他的一言一行。 当外交舞台需要展现从容,国内却在积聚火药味,这才是普京目前的真实困境。战场上不一定打得崩,国家可能却因内部失控裂开一道缝。 他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两难局面:妥协,可能赢得的是外交突破,却输掉了国内民族主义阵地;强硬,可能保住面子,却继续把国家拖进无底黑洞。 无论他选哪一条,都已经是带伤前行。
普京当面和特朗普摊牌,俄乌一旦停战,解放军将直接入驻乌克兰?美俄谈判期间,普京当
【6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