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记得特斯拉超级工厂的上海速度,但是不知道还有一个河南速度。
三年前,郑州航空港区窝沈村村头还是一片麦浪翻滚的农田。2021年9月,推土机开进田地,16000亩土地被划入比亚迪郑州产业园。村民们亲眼见证了“河南速度”:
37天完成签约到开工,17个月实现投产。
如今,以前的农田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比亚迪生产基地,年产量达到几十万台。
2023年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31.6万辆,跻身全国前十;
2024年1-11月产量达52.9万辆,同比暴涨112.9%;
征地时,比亚迪承诺优先录用本地人。村民自然就成了首批工人。
比亚迪正式工底薪2100元,与富士康相当,但免费四人间宿舍、餐补和更高绩效,让月收入多出近千元。更关键的是,比亚迪只招正式工,“五险一金”的保障让打工者告别了“短期工焦虑”。
而且比亚迪的出现,不仅仅是让村里的年轻人有了正式工作的机会,还带动了整个地域的经济发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亚迪工厂周围的零食店、理发店如春笋冒出,摊贩们推着炸鸡车从别的商圈转战至此。“那个卖狼牙土豆的,也是从别的商圈过来的!”一位卷饼摊主指着街角笑道。
有了龙头的带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吸引了电池、玻璃等150余家上下游核心零部件企业入驻。
在航空港区,“4+N”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昼夜施工,汽车电子、氢燃料电池、智能网联企业扎堆入驻。
现在航空港除了新能源汽车,还有生物医药,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卫星,现代物流等等产业集群。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现在留住更多的产业集群,也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就业问题。
这种模式才是高质量发展[心][心][心]在双鹤湖科创走廊感受未来双鹤湖科创走廊郑在成长微博文化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