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开第一枪!金一南教授说过:“如果不是1988年陈伟文将军果断亮剑,击沉越军三艘军舰,就没有如今这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三沙市,我国领土也会受到越南的侵略。”当年赤瓜礁的那场枪声,不仅守住了南沙,也彻底改变了南海的局势。 事情得从 1987 年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让中国在南沙建个海洋观测站,这本是名正言顺的国际任务。 可越南却红了眼,当时他们已经在南沙占了二十多个岛礁,贪心不足,还想把所有礁盘都划到自己名下。 1988 年 3 月,中国海军去赤瓜礁考察,越南立马派了三艘船过来捣乱,一艘登陆舰带着两艘运输船,兵分三路想同时占了赤瓜礁、鬼喊礁和琼礁,算盘打得噼啪响。 赤瓜礁这地方可不一般,呈马蹄形的巨大礁盘面积有 7.2 平方千米,涨潮时只有几块礁石露出来,却是九章群礁的关键支点。越南人很清楚,拿下这里就能卡住中国南沙布局的脖子。 3 月 14 日那天,越军 43 人带着国旗登上赤瓜礁,和中国登礁的 58 名官兵对峙。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一名越军举枪瞄准拔下越南国旗的中国水兵,战友杨志亮挺身而出掩护,枪响了 —— 这一枪成了海战的导火索。 "还击!" 随着指挥员陈伟文一声令下,中国海军的炮火瞬间覆盖了越军船只。502 号护卫舰的 100 毫米主炮第一发就命中越军 604 号运输船的高射机枪,短短九分钟就把这艘船打沉了。 另一边 531 号舰对准鬼喊礁的越南 505 号登陆舰猛轰,把这艘 4100 吨的大家伙打成重伤,后来在拖回港口的路上沉了。 整个战斗下来,中国海军以仅 1 人轻伤的代价,击沉击伤越军三艘舰船,还俘虏了包括一名中校在内的 40 多人。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让越南明白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绝不是说说而已。 很多人不知道,当时中国海军的装备其实并不占绝对优势。正如海军少将郑明后来反思的,虽然比越南强,但暴露了不少短板。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指挥员的果敢决断起到了关键作用。 陈伟文将军后来回忆,当时上级的命令是 "不主动惹事,但忍无可忍时必须反击",这个尺度的把握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尤为重要。 正是这种 "不开第一枪,但绝不让第二枪有机会打出来" 的魄力,让中国军队在法理和道义上都站得住脚。 海战的胜利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永暑礁的海洋观测站顺利建成,中国顺势收复了东门、南薰、渚碧等三个岛礁,在南沙切实控制了六个岛礁,总算有了稳固的立足点。 这为后来 2012 年三沙市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 试想如果连赤瓜礁这样的关键节点都守不住,哪有底气设立管辖 200 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地级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那场海战为三沙市的诞生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改变了南海的博弈格局,越南本来想通过 "抢礁" 扩大既成事实,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中国用实战证明了 "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不是软弱,而是有强大武力做后盾的战略定力。 郑明少将说得好,赤瓜礁海战的经验就是要勇于 "排除干扰,反击挑衅",这与邓小平同志的海洋战略思想完全契合。 反观越南,他们在海战中损失了约 400 人,却连一块礁盘都没占到。后来想在侵占的岛礁上搞建设,却始终摆脱不了 "非法占据" 的阴影。 而中国则以赤瓜礁为起点,逐步完善在南沙的基础设施,从高脚屋到坚固的礁堡,再到如今的现代化岛礁,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 这场海战也成了中国海军发展的催化剂,郑明少将坦言,当时海军装备满足不了维护海洋权益的需要,战略认识还有起伏。正是这种警醒,推动了后来中国海军的跨越式发展。 从没有航母到双航母编队,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护卫,赤瓜礁海战中暴露的短板,都成了后来追赶的方向。 现在回头看,1988 年那声枪响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告诉我们,在领土主权问题上,退让换不来和平,示弱只会招来更贪婪的索取。 中国历来奉行 "不开第一枪",但这绝不意味着任人欺负。陈伟文将军和他的战友们用行动证明,当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时,中国军队有决心、有能力给予坚决反击。 今天的三沙市已经成为中国南海治理的重镇,永兴岛上的医院、学校、超市一应俱全,五星红旗在各个岛礁迎风飘扬。 这一切的起点,正是三十多年前赤瓜礁上那场果断的亮剑。正如老水兵们常说的,南海的每一块礁石都记得:主权不是喊出来的,是靠枪杆子和硬骨头守出来的。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赤瓜礁海战的启示依然鲜活。面对领土争端,既要坚守 "不惹事" 的底线,更要有 "不怕事" 的底气。
中国不开第一枪!金一南教授说过:“如果不是1988年陈伟文将军果断亮剑,击沉越军
非常盘点中
2025-08-25 16:47:56
0
阅读: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