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现在全国上上下下都已经懵了!建国这几十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西方集团面目如此狰狞!近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的一席话让印度举国愕然: 美国明确表示可能对印度进行制裁,原因在于印度大幅增加进口俄罗斯石油并转售全球的行为“不可接受”。 这一表态与不久前阿拉斯加“双普会”后暂缓对华制裁的缓和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自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油实施限价令,印度却趁机成了最大赢家。2023/2024 财年,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飙升到 176 万桶,占其进口总量的五分之二,比冲突前暴涨了十多倍。 更让美国恼火的是,印度把这些低价俄油炼制成柴油和航空燃料后,转头就以高价卖给了对俄实施制裁的欧洲国家。 数据显示,欧洲从印度进口的柴油量一度飙升到每天 30.5 万桶,其中一半以上都来自用俄油加工的印度炼厂。这种 "低价买入、高价卖出" 的操作,让印度赚得盆满钵满,却让美国的对俄制裁成了笑话。 美国当然不能容忍这种 "钻空子" 的行为,8 月 1 日起,特朗普政府不仅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 25% 关税,使其总关税达到惊人的 50%,还威胁要对印度购买俄油的企业实施次级制裁。 这记闷棍打得印度晕头转向 —— 要知道,印度 IT 产业 55.5% 的出口都依赖美国市场,每年从美国赚走数百亿美元外汇。 如今关税翻倍,等于直接切断了印度经济的一条大动脉。更尴尬的是那艘名叫 "世纪号" 的油轮,满载俄油却在印度港口外漂了十多天,印度官员连让不让卸货都拿不定主意,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骑虎难下。 为了抗议美国制裁,印度宣布 "不急于" 购买 F-35 战机,想拿这个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军购大单当筹码。可美国根本不吃这一套 —— 毕竟过去十几年,印度从美国买了从运输机到无人机的各种装备,光是 31 架 MQ-9B 无人机就花了 35 亿美元,现在想靠停购 F-35 施压,简直是自断臂膀。 更要命的是,印度国产战机的动力系统全靠美国技术,真把关系闹僵了,连自家航母的发动机都可能趴窝。有官员偷偷透露,印度正在考虑引进俄罗斯苏 - 57 生产线,这可真是把 "西方靠不住" 写在了脸上。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莫迪政府不得不放下身段向中国释放善意。8 月中旬,中印外长在新德里一口气达成 10 项共识,不仅同意恢复直航航班、扩大香客朝圣规模,还敲定了 2026 年举行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 要知道就在半年前,印度还在边境问题上对中国横眉冷对,现在却忙着在金砖国家合作、上合组织峰会等多边场合跟中国套近乎。这种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与其说是外交智慧,不如说是被西方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最讽刺的是西方阵营的内部矛盾,欧盟一边跟着美国指责印度转售俄油,一边却离不开印度的柴油供应。数据显示,欧盟从印度进口的航空燃料占印度出口量的一半,每天高达 7.5 万桶。 这种 "既要制裁俄罗斯,又要从印度买俄油制品" 的操作,暴露了西方所谓 "规则秩序" 的虚伪性。当美国逼着欧盟一起制裁印度时,欧洲国家心里肯定在骂娘 —— 毕竟冬天快到了,没了印度的柴油,欧洲人连暖气都烧不起。 印度这次算是彻底看清了:在西方眼里,自己不过是遏制中国的棋子。有用的时候捧成 "印太战略支柱",没用的时候就一脚踢开。 美国对印度加征 50% 关税,却对从印度买俄油制品的欧洲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双重标准把 "美国优先" 演绎得淋漓尽致。莫迪政府匆忙对华示好,与其说是战略转向,不如说是被西方逼出来的求生欲。 当印度的油轮还在港口外徘徊,当 IT 企业为关税发愁,当军工厂等着美国零件时,这个国家终于明白:所谓的 "盟友" 靠不住,只有自身实力和务实合作才是王道。西方的狰狞面目不是第一次暴露,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不要对印度抱有同情,也不要试图拉印度来对抗美国,和美欧一起做掉印度是上策。印度大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