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军政府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准了“穷

掘密探索 2025-08-27 16:42:51

尼日尔军政府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准了“穷国也能掀桌子”。 尼日尔军政府这波操作,打得那叫一个精。第一招,先拿法国开刀。把法国奥拉诺公司在阿加德兹的铀矿给收了。 这铀矿可太值钱了——铀价两年涨了八成,一年能卖四亿欧元,够给全国公务员发七个月工资! 军政府这招一石二鸟:既断了法国的“财路”,又让国内老百姓拍手叫好——“瞧,咱们连法国人都敢踢!” 第二招,矛头对准中国油企。军政府给中石油、西非管道、津德尔炼油厂的三位中国高管下“最后通牒”:48小时内必须滚蛋!为啥?说白了就是想多捞钱。 原来中国油企给的特许权使用费是15%,军政府想提到30%。这招更狠:既多赚了钱,又给国内反对派看——“连中国我都敢动,你们算老几?” 第三招,把澳大利亚的利普塔科金矿也吞了。现在金价每盎司冲破两千美元,军政府正缺钱买粮食,这“肥肉”哪能放过? 收回来既能填军费窟窿,又能对外喊话:“资源是我们的,制裁随便来,矿在我脚下!” 尼日尔这波“硬刚”,其实早有苗头。2003年那会儿,这国家75%的地都是撒哈拉沙漠,连条像样的输油管道都没有。 法国、美国的企业看不上这块“地质学家的噩梦”,纷纷撤资。只有中国勘探队顶着50℃高温和疟疾威胁,在沙漠里扎下根。 22年间,中国企业在尼日尔砸了50亿美元,建了阿加德姆油田、日处理2万桶原油的津德尔炼油厂,还有2000公里长的输油管道,让这个“油桶见底”的内陆国摇身变成石油出口国,年产值占GDP的10%。 可军政府一上台,画风全变了。2024年3月,尼日尔以“财政危机”为由向中国借了4亿美元,说好拿石油抵债。 结果到期后不仅赖账,还反咬一口:“外籍高管工资是本地人6倍”“歧视性经营”,直接查封中企账户、吊销酒店执照,连炼油厂都被军方接管。 这哪是“借钱时喊兄弟,还钱时耍无赖”?分明是“自己穷得叮当响,却想把中企当提款机”! 尼日尔这波操作看着挺解气,但风险也大。铀矿不是挖出来就能卖的,得有设备、有渠道;金矿也一样,过去几十年,法国、中国、澳大利亚的外企至少还能维持开采链条,现在全盘接手,军政府真能玩得转? 更别提国际压力——法国走了,美国还在边上盯着,西非经济共同体也没松口,制裁随时可能加码。 最讽刺的是,军政府这波操作看似赢了面子,可老百姓的饭碗未必端得稳。首都尼亚美街头,卖烤肉的小贩只盼着面包价格别再涨,能让孩子每天吃上一顿。 可军政府这几步走下来,粮价未必降得下来——国际市场一波动,粮食进口照样卡脖子。资源收回来了,饭碗却未必端得稳。 说实话,尼日尔这波操作看得人又解气又揪心。解气的是,穷国终于敢对老殖民者说“不”了;揪心的是,这种“光脚硬刚”的豪赌,最后埋单的可能是普通老百姓。 资源主权当然要捍卫,但把外企全赶走,自己就能玩转矿产?法国、中国、澳大利亚的外企至少带来了技术、资金和市场,现在全盘接手,军政府真有本事维持开采链条? 更别说国际制裁的压力——美国还没走,西非经济共同体也没松口,尼日尔的地缘位置又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内部再起波澜,军政府拿什么稳住?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一直强调“互利共赢”,比如基建换资源、技术合作这些模式,比西方企业单纯攫取利润更受欢迎。 尼日尔军政府虽然对法国、澳大利亚公司下手更狠,但对中国企业还算“温柔”,可这波操作下来,中企也寒了心。 22年,从沙漠里打出第一口油井,到建起现代化石油产业链,换来的却是“国家级打劫”。 这事给所有在非中企提了个醒:合作不能光给糖,还得备根“打狗棍”。下次再合作,怕是得学学某些大国,基地军舰摆门口,看谁敢动歪心思。 至于尼日尔,等着瞧吧——没了中国技术,炼油厂迟早变废铁;断了石油出口,外汇储备撑不过半年。到时候跪着求回来,可别怪咱们涨价! 资源主权是底气,但合作共赢才是正道。穷国“硬刚”容易,可刚完之后,饭碗怎么端?这问题,尼日尔军政府得好好想想。

0 阅读:140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3

用户10xxx73

6
2025-08-27 21:10

又一个利比亚要出现了。

七月新番战国明月正在新更

七月新番战国明月正在新更

2
2025-08-28 00:33

瓦格纳——非洲军团,俄罗斯国防部

新陶

新陶

1
2025-08-28 00:27

你说撒呢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