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难怪陈平教授曾说对待美国,中国千万不要走英国老路,因为美国就是一老赖。当

修竹崽史册 2025-08-28 10:57:17

[熊猫]难怪陈平教授曾说对待美国,中国千万不要走英国老路,因为美国就是一老赖。当年英国帮美国把铁路修起来,结果美随后宣布破产,而英国资本灰飞烟灭,最终结局就是美国因为这些铁路成为强大国家。   19世纪中期,美国还是个年轻国家,经济底子薄,特别依赖外来资金和技术,英国当时是工业革命的头号玩家,手握大把现金和顶尖技术,看到美国那广阔的土地,觉得机会来了。   于是英国的资本家们争先恐后往美国砸钱,修铁路、建车站、造火车,从1850年代的数据看,美国的铁路里程已经超过3.3万公里,甩开其他国家一大截。   这背后,英国的资金和技术功不可没。   比如美国早期的铁路线,好多都靠英国的工程师设计,蒸汽机车也是从英国进口的。   这些铁路把美国的东海岸和西部连了起来,货物、人口流动加快,工业也跟着起飞,算是美国后来称霸的基础。   但这铁路热可不是只有甜头,美国的铁路公司为了拉投资,疯狂发行债券和股票,市场炒得热火朝天,结果1857年全球经济危机来了,铁路泡沫第一个炸了。   很多铁路公司因为借钱太多、扩张太快,直接破产,英国投资者投进去的钱,大部分打了水漂。   历史资料显示,英国对美国铁路的投资占了他们海外投资的很大一块,可危机之后,那些债券基本成了废纸。   英国资本家本来指望铁路能带来长期收益,结果却亏得连本都收不回来。   更扎心的是,美国靠着这些铁路,经济和工业突飞猛进,到1894年,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英国,成了世界第一,从此美国开始甩开英国的控制,自己当起了大佬。   19世纪的英国靠着铁路在全球扩张影响力,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铁路网,都有英国的影子,英国人觉得自己是资本和技术的老大,投到哪里都能稳赚,可在美国他们却栽了大跟头。   美国政府为了推铁路建设,出台了不少政策,比如给铁路公司分土地,但对外国投资者的保护却做得不够。   铁路公司破产后,英国资本家想追回损失,门都没有,这场资本输出的游戏,英国人满心以为能赚大钱,结果却给美国做了嫁衣。   英国的教训很简单:光有钱和技术不行,还得懂风险,防着点对方的“套路”。   现在轮到中美关系了,历史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靠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进步,尤其是高铁,简直成了中国的名片。   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在海外修了不少铁路,比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帮沿线国家搞经济,也让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但美国呢?作为全球老大,它对中国的崛起一直盯着,贸易战、技术封锁,招数一个接一个。   想当年,英国的铁路投资帮美国铺平了崛起之路,今天,中国在全球基建上的努力,会不会也被美国利用,变成他们的筹码?   美国这国家的经济套路,确实得防着点,19世纪,他们靠英国的钱和技术,完成了工业化,危机一来却让英国背锅。   现在美国还是全球金融的中心,美元霸权让它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中国如果跟美国合作太“敞开”,比如在关键技术或基建上投太多资源,又没做好风险控制,可能就会重蹈英国的覆辙。   尤其是美国这几年在国际上的表现,动不动就退出协议、搞制裁,合作起来真不让人放心。   中国该怎么办?历史给咱们提了个醒:合作可以,但得留个心眼。   像“一带一路”这样的项目,投资前得把合同签严实,风险分担机制得弄清楚,英国当年在美国吃亏,就是因为法律保障不够,钱扔进去收不回来。   中国现在通过双边协定和国际组织,已经在尽量降低海外投资的风险。   英国当年把铁路技术给了美国,美国学得快,很快就自己玩得转了,中国的高铁、5G技术全球领先,专利保护和核心技术保密必须跟上,免得被别人偷学了去。   美国当年的铁路崛起,除了英国的钱,还靠自己的市场和政策,中国跟美国打交道,既要开放合作,也得防着被短期的甜头忽悠,保持长期的主动权。   英国当年帮美国修铁路,等于给美国送了一份大礼,自己却亏得一塌糊涂,美国靠着这些铁路,从一个资源丰富的“新手村”国家,变成了全球霸主。   今天的中美博弈,早就不是简单的经济竞争,而是技术、规则、影响力的全方面较量。   中国不能重走英国的老路,不能让自己的努力给别人铺路,反过来,通过聪明的资本输出、严格的风险管理和技术自主,中国既能推动世界发展,也能守住自己的利益。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