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说的没错,中国不要再要求日本对侵华战争进行道歉了,人家不同意,强扭的瓜

易云的世界 2025-08-28 14:17:04

金灿荣教授说的没错,中国不要再要求日本对侵华战争进行道歉了,人家不同意,强扭的瓜不甜。 重要的是,中国原不原谅,中国报不报复是中国的事。 东京要求欧亚国家拒赴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消息传至北京时,金灿荣教授一句论断点破迷局:“日本爱道歉不道歉,中国原不原谅才是关键!” 日本政府外交施压多国抵制纪念活动,却反将自身钉上历史耻辱柱,当战败国拒绝反省,战胜国的宽恕便成为最锋利的审判。 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抵制外交”恰是其历史态度的缩影:八十年来,日本教科书将“侵略”篡改为“进出”,靖国神社香火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广岛纪念馆只展示核爆惨状却不提南京三十万冤魂。 前驻华大使垂秀夫更扬言“日本应暂避锋芒,待中国衰败再一决胜负”,彻底暴露其战略投机的畸形基因。 石破茂政府的外交施压绝非孤立事件,而是日本系统性逃避历史责任的延续。2025年8月15日,日本内阁三名大臣集体参拜靖国神社,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宣称“英灵护佑日本未来”。 文部省同期修订中学教材,将“南京事件”死亡人数标注为“约数”,慰安妇制度被描述为“民间劳务输出”。这种篡改历史的行径与德国形成刺眼对比,德国立法禁止任何纳粹符号,而日本却将战犯奉为“护国英灵”。 更荒诞的是日本对国际社会的双标操作:在广岛核爆80周年纪念中全程扮演“受害者”,却对七三一部队活体实验、重庆大轰炸等暴行绝口不提;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其提交战争罪行档案时,竟以“涉及个人隐私”为由拒绝公开。 金教授论断的深层逻辑在于中日力量对比的世纪翻转。1937年南京沦陷时,中国钢产量不足日本十分之一,工业产值仅为对方五分之一,羸弱的国防让索要道歉沦为奢望。 而今福建舰电磁弹射歼-35战机凌空,东风-17导弹以10马赫突防速度刺穿“爱国者”防御网,北斗卫星定位精度达0.1米,军事代差的逆转使战略主动权悄然易主。 日本右翼鼓吹的“卧薪尝胆论”在现实面前尽显苍白:2025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是日本四倍,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52%,日本精密机床对华依赖度飙升至37%,所谓“经济脱钩”实为作茧自缚。 当三菱重工因中国稀土管制被迫暂停导弹生产线,当丰田会长亲赴北京恳求放宽零部件配额,新干线的速度再快也追不上实力天平的倾斜。 真正的历史正义从不系于口头忏悔。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惊天一跪震动世界,但终结纳粹阴影的是《反纳粹法》的钢铁律令与万亿欧元战争赔款。 反观日本,战后美国为制衡亚洲保留天皇制度,甲级战犯岸信介竟当选首相,731部队档案至今密封在防卫省地下室。 这种系统性包庇使任何道歉都沦为政治表演,正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临终所言:“我要他们承认杀人数字,不要眼泪!” 当日本教科书将南京屠杀模糊为“大量”,当政客称慰安妇是“自愿劳务输出”,3500万亡灵的数字成为检验诚意的终极试金石。不认罪者的道歉,比沉默更侮辱历史。 中国正以多重反制重构东亚规则:在东海,辽宁舰编队常态化穿越宫古海峡,2025年8月单次演训起降舰载机120架次;在经贸领域,稀土出口定向管制精准卡住日本军工咽喉。 在国际舞台,联合韩国发布《日本历史修正主义白皮书》,向海牙国际法院提交靖国神社违宪证据。这些行动印证了《管子》的千年智慧:“善战者不言战,战则必胜”。 当东部战区列装鹰击-21超音速反舰导弹覆盖日本列岛,当外交部宣布暂停日本文化团体在华巡演,实力投射比外交抗议更具震慑力。 广岛和平公园的钟声年复一年哀鸣,却唤不醒装睡的灵魂。当歼-20机群掠过卢沟桥上空,涡扇发动机的轰鸣恰似对历史最铿锵的回应:道歉是弱者的乞怜,宽恕是强者的权利。 金灿荣的论断终将被时光淬炼成铁律,大国的尊严从不在他国的忏悔书中,而在东风导弹射程之内,在量子计算机的算力之巅,在青年工程师图纸上的星辰大海。 当福建舰甲板反射的烈日照亮东京首相官邸的窗棂,那束穿越八十载烽烟的光芒,终将刺透所有历史修正主义的迷障。

0 阅读:1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