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陈谢兵团司令陈赓与豫西军区副司令孔从洲见面,笑着问:“老曾(豫西军区司令)

尔说娱乐 2025-08-30 13:17:15

一次,陈谢兵团司令陈赓与豫西军区副司令孔从洲见面,笑着问:“老曾(豫西军区司令)性情急躁,他‘骂’过你没有?”孔副司令回答:“他从来没骂过。”陈司令笑着讲:“他连我都‘骂’,但是我不准他‘骂’你。”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6年盛夏的河南巩县,整编38师的营地笼罩在一种异样的寂静中。 黎明前的黑暗中,孔从洲站在指挥部门前,望着东方渐白的天空。 这位时年40岁的师长刚刚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带领全师起义。 微凉的晨风吹动着他军装的下摆,身旁的参谋们屏息凝神,等待着他最后的命令。 起义的过程充满惊险。 国民党特务早已潜伏在部队周围,起义消息刚刚传出,追兵就接踵而至。 38师官兵不得不化整为零,借助豫西丘陵地形的掩护,昼伏夜出。 当地农民冒着风险为他们提供食物和情报,有时是一筐藏着手枪的红薯,有时是缝在衣襟里的密信。 有个老农甚至把自己的牛车改装成暗格,成功运送了二十多名伤员。 经过二十多天的迂回行军,部队终于抵达晋冀鲁豫解放区,许多战士的草鞋都已经磨破了底。 9月13日的改编仪式在邯郸郊外的一片打谷场上举行。 清晨的阳光洒在刚刚收割过的麦茬上,38师官兵整齐列队,看着绣有"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字样的新军旗缓缓升起。 孔从洲用略带陕西口音的普通话宣读改编命令时,许多老兵忍不住擦拭眼角。 仪式结束后,炊事班抬来热气腾腾的小米粥,战士们就着咸菜啃着窝头,脸上却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笑容。 1947年8月,太岳军区阳城驻地。 孔从洲第一次见到传奇战将陈赓。 这位44岁的兵团司令员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却精神抖擞地大步走来,用力握住孔从洲的手: "早就听说38军来了个能打仗的陕西汉子!" 在随后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孔从洲坦诚指出38军在攻坚战术上的不足,陈赓当即指派11旅进行示范教学。 会议室的黑板上画满了战术示意图,两个军的参谋人员热烈讨论到深夜。 教学现场设在王屋山下的训练场。 11旅的战士们演示爆破战术时,38军的军官们围成一圈,认真记录每个细节。 有个连长为了看清动作,甚至爬上了旁边的槐树。 训练结束后,两军官兵围坐在一起吃杂粮饼子,交流作战经验。 来自湖南的11旅教导员还特意学会了陕西话,用生硬的腔调教38军战士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灵陕战役打响时,正值秋雨连绵。 孔从洲冒着大雨在前线指挥,军装湿透了也浑然不觉。 直到陈赓派通讯员把他叫回指挥部,才发现地图被雨水浸湿了大半。 陈赓既心疼又生气: "你这个军长要是淋病了,谁来指挥部队?" 说着把自己的干衣服塞给孔从洲,又吩咐炊事班煮姜汤。 指挥所的煤油灯下,两位将领对着湿润的地图研究到天明,茶杯里的水汽与雨水的湿气交融在一起。 豫西军区成立后,陈赓特别关注38军的成长。 有一次38军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孔从洲派人给四纵司令部送去一批,却被陈赓原封不动退回: "你们刚整编,更需要这些物资。" 更让人感动的是,陈赓特意叮嘱新任军区司令员曾希圣: "对孔从洲这些起义将领要多帮助、多鼓励。" 这些细节让38军官兵倍感温暖,训练场上时常可见他们加练的身影。 这种关怀产生了巨大作用。 38军官兵训练更加刻苦,很快成为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 在1948年的洛阳战役中,38军担任主攻任务,率先突破城门,为战役胜利立下头功。 战后陈赓特意来到38军驻地,把缴获的一支钢笔送给孔从洲: "这是你们应得的荣誉!" 那支黑色钢笔上刻着"革命友谊"四个字,孔从洲一直珍藏到晚年。 从国民党整编师到人民军队主力,38军的转变堪称解放战争时期的典范。 这个过程中,既有起义官兵追求光明的勇气,也有共产党人海纳百川的胸怀。 正如孔从洲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所写: "是陈赓司令员的真诚相待,让我们真正明白了为人民而战的道理。" 每年清明,总有些原38军的老兵会到王屋山下的训练场旧址,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主要信源:(新浪军事——军史人物:传奇的经历 辉煌的人生——孔从洲)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