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2008年,穆沙拉夫辞去总统职务,开始12年的流亡,虽然数次险些被杀害,但他一直未向中国求助。 在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的辞职声明中,一句未公开的话语流传开来:面对未知的流亡风险,他为何拒绝向可靠伙伴求援?这背后是地缘格局的微妙平衡,还是个人政治的无奈抉择? 中巴友谊源远流长,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执政时期,更是把两国合作推向新高度。他上台后,就把瓜达尔港项目作为重点,这个港口靠近阿拉伯海,战略位置关键。中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从2002年起启动建设,到2007年正式运营,成为连接中亚和印度洋的贸易通道。这不光是经济项目,还体现了两国互信基础。 喀喇昆仑公路的升级也是穆沙拉夫任内的大手笔。这条公路原本在上世纪建成,但他推动二期工程,拓宽路面,提高通行能力,方便两国货物和人员往来。中国工程队参与其中,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这条“友谊公路”如今仍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务实合作的精神。 国防领域,穆沙拉夫推动枭龙战机联合研制。这款JF-17战机从1999年协议起步,到2007年首架交付巴空军。中国提供技术,巴方负责部分组装,提升了巴基斯坦空军实力。这项合作不只是武器交易,更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体现,至今仍在升级。 穆沙拉夫多次访华,2001年、2003年、2006年,他率团签署能源和基建协议,推动天然气管道、水电站等项目落地。中国也支持巴基斯坦核电发展,如恰希玛核电站。这些合作给巴基斯坦带来实惠,也加强了两国经济纽带。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穆沙拉夫迅速派运输机送来帐篷和医疗用品,巴医疗队参与救援。这份援助体现了巴基斯坦对中国的支持,深化了民间情谊。 这些举措让穆沙拉夫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亲华的代表人物。但2008年,他面临国内压力。2007年最高法院指控他违宪,反对派组织抗议,美国施加影响。2008年2月议会选举,反对党获胜,8月执政联盟准备弹劾。他于8月18日宣布辞职,避免国家动荡。 辞职后,穆沙拉夫开始12年流亡生涯。他先去伦敦,然后定居阿联酋迪拜,那里有他的家庭产业,王室提供庇护。流亡期间,他多次面临生命威胁,如塔利班公开发出追杀令,尤其2013年回国时。 尽管数次险些被杀害,他一直未向中国求助。这看上去奇怪,但其实合情合理。中国外交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2008年正值北京奥运,中国注重国际形象,不愿卷入巴内政争议。穆沙拉夫清楚,如果求助,会给巴国内亲美势力借口攻击中巴关系。 他选择阿联酋,因为那里与巴基斯坦关系密切,许多巴精英在那有产业。2013年他短暂回国参加选举,面临法律指控,2016年获准出国治疗,继续流亡至2023年2月5日在迪拜逝世。 穆沙拉夫的决定体现了中巴关系的本质:基于共同利益的战略伙伴,而不是个人依赖。这维护了两国互信,避免不必要麻烦。他的亲华政策奠定基础,如今瓜达尔港是中巴经济走廊核心,公路和战机项目继续深化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互利共赢。 这种务实态度值得借鉴,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国家利益始终優先。穆沙拉夫虽有争议,但他的遗产在中巴合作中延续。
“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2008年,穆沙拉夫辞去总统职务,开始12年
蕊蕊聊过去
2025-08-31 13:24:34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