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中部集群部队已攻入波克罗夫斯克(俗称“红军城”)市中心,并在拉祖尔尼街区站稳

都市心跳 2025-09-02 01:25:53

俄军中部集群部队已攻入波克罗夫斯克(俗称“红军城”)市中心,并在拉祖尔尼街区站稳脚跟。   这座人口约7万的工业城市,自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一直是乌军东线的重要后勤枢纽,如今,俄军的突破可能成为改变顿巴斯战局的关键节点。   根据俄罗斯军方的说法,此次行动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进攻策略”,8月14日凌晨,俄军第132摩步旅在无人机掩护下,以2-3人小组悄悄渗透乌军防线,他们用特殊材料避开热成像仪的探测,成功从兹韦列沃方向打开缺口。   尽管这种战术导致七成的伤亡是己方误击,但确实在乌军电子战设备失效的区域撕开了口子。   到8月26日,俄军前锋已推进至库切里夫·亚尔村,距离市中心仅5公里,乌军第12亚速突击旅迅速反扑,通过FPV无人机侦察发现俄军突击队因急行军丢弃了重武器,随即调动第83空降旅试图包抄。   但俄军早有准备,TOS-1“喷火坦克”在72小时内向乌军集结地倾泻2000吨温压弹药,将多个村庄炸成焦土,乌军反攻部队在交叉火力下损失惨重,先头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红军城的战略价值,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连接的E50高速公路(又称M30公路),这条路是乌军东线60%作战物资的生命线,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到顿巴斯前线,弹药、燃料、医疗物资全靠它运输。   8月27日的最新战报显示,俄军已控制科特利地区,距离E50公路直线距离仅5公里,乌军剩下的补给线只剩T0515公路,但这条路正被俄军光纤无人机24小时监控。   更糟糕的是,俄军在7月攻占罗金西克后,将T0515公路变成了“死亡走廊”,乌军运输车队经过这里时,常遭俄军无人机精准打击。   据统计,8月前三周,乌军有47辆军用卡车在这条路上被毁,其中12辆载有美制M1A2坦克零部件,这种“绞杀战”让乌军前线部队弹药储备濒临枯竭。   战场失利迫使基辅调整策略,8月18日,泽连斯基在白宫记者会上罕见松口:“乌克兰不再坚持先停火再谈判,关键是要有安全保障的真正和平,”这与他2024年在布鲁塞尔“俄军不撤,谈判就是背叛”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数据揭示了残酷现实:乌克兰GDP较战前萎缩35%,16-60岁男性中仅剩290万人可征兵。   更致命的是,美国对乌军援从2023年的每月15亿美元骤降至2025年的3亿美元,且主要提供“海马斯”火箭弹而非主战坦克。   当俄军在8月29日用6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摧毁穆卡切沃的美国军工厂后,乌军最后的技术优势也荡然无存。   目前红军城已进入最残酷的巷战阶段,俄军改变战术,先用滑翔炸弹将街区夷为平地,再派扫雷机器人清理残骸。   乌军则将居民楼改造成堡垒,在每层楼部署“土坦克”(铁皮包裹的沙袋工事)吸引俄军无人机,再以亚速营老兵组成的狙击小组实施反制。   站在2025年9月的时间点回看,红军城战役暴露了俄乌冲突的三个深层转变:   第一,战争方式彻底变了样,俄军无人机操作员在千里之外操控FPV无人机猎杀乌军反坦克小组,乌军用AI系统实时分析俄军指挥官的社交媒体动态——这场战争已从传统机械化战争转向“算法战争”,温压弹与机器人的组合,正在改写城市攻防战的规则。   第二,地缘博弈的天平倾斜,美国对乌军援的“断崖式”削减,与北约内部“援乌疲劳症”蔓延形成共振,当特朗普将乌东四州视为“既成事实”,当德国挤出的20亿欧元军援仅够支撑两周消耗,欧洲正在失去对冲突走向的话语权,俄罗斯通过控制红军城切断乌军补给线,实质是在为未来谈判积累筹码。   第三,战争伦理的底线被突破,从俄军使用强力炸弹轰炸居民区,到乌军将学校改造成狙击阵地,双方都在突破战争法的底线,当泽连斯基政府为获取西方支持而默许“脏弹”传闻,当俄军将核电站作为打击目标,这场冲突已演变为考验人类文明底线的压力测试。   红军城的硝烟,终将融入顿巴斯平原的暮色之中,但在这片浸透鲜血的土地上,真正的和平仍需跨越三重障碍:如何重建被摧毁的信任,如何安置数百万流离失所的难民,如何让战争机器吐出的钢铁与火焰,重新凝结为通向未来的桥梁。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红军城废墟中那些尚未冷却的钢筋混凝土里。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都市心跳

都市心跳

都市生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