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大爆发,冲击美国,澳大利亚大抛美债,美财长开始急了? 华尔街的交易员们最近发现,纽约期金报价从8月25日的3300美元一路飙到3578美元,只用了一个星期,而同一时刻,离岸人民币从7.28一口气冲到7.15,A50期指悄悄刷新十年高点。看似平静的盘面下,一场“资本搬家”大戏正在上演。 澳大利亚第二大养老基金Australian Retirement Trust动作最快。9月1日披露的持仓显示,他们把美债仓位砍掉了18亿美元,换成了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政府债券。基金经理Jimmy Louca在悉尼办公室对着彭博终端直摇头:“美联储虽然嘴上喊着降息,但财政赤字像吹气球一样胀大,长端美债谁还敢抱?”同一天,昆士兰投资公司把美元对冲比例从60%压到35%,反手买入日元和黄金。这不是一家机构的冲动,澳大利亚主权财富基金Future Fund干脆冻结了对美新增投资,给出的理由只有一句——“风险溢价已经覆盖不了政治不确定性”。 镜头切到东京,全球最大寿险公司之一的日本生命保险正在内部讨论“美债替代品清单”。据彭博拿到的会议记录,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加拿大长期国债和人民币计价政策性金融债。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董事会里有人拍桌子:“如果华盛顿继续把美元当武器,我们手里的美债就是人质。” 资本投票从来不用麦克风。8月最后一个交易周,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716亿元人民币,创下2022年以来纪录,中金公司统计的主动外资更是41周来首次回流港股。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海外官方机构在7月净卖出美债513亿美元,为去年硅谷银行爆雷以来最大单月抛压。美元三个月隐含波动率从12%抬升到19%,黄金ETF持仓则增加112吨,相当于过去半年的总和。 故事背后的账本并不复杂。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最新数据显示,2025财年联邦赤字预计扩大至2.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7.8%,刷新二战以来峰值。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资本税”草案一旦落地,持有美债的海外机构可能面临额外10%的预提税,这在澳大利亚基金经理群里炸开了锅。更让他们后背发凉的是,美国财政部冻结俄海外资产的操作,让“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信用神话出现裂缝,沙特主权基金已悄悄把部分美元储备换成实物黄金并在新加坡设立保险库。 人民币资产成了新的避风港。8月5日,证券时报头版用“爆发”形容中国资产——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大涨1.8%,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盘中飙升6%,华米科技一天暴涨48%。高盛把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从85点上调到90点,瑞银喊出“中国股市将跑赢全球”的标题。理由简单粗暴:人民币每升值1%,A股理论上就能抬升3%,何况现在估值比美股便宜四成。 9月2日,和讯网把镜头对准澳大利亚退休信托基金的最新调仓:他们把2年期和10年期美债的曲线交易全部平仓,换成澳大利亚十年期国债,理由是“财政整顿比华盛顿靠谱”。同一天,纽约联储公布的隔夜逆回购用量跌破2000亿美元,显示美元流动性正在悄悄收紧。交易员们调侃:“以前是全球缺钱找美联储,现在是美联储找钱求全球。” 美元霸权第一次显得如此脆弱。过去四十年,石油、芯片、美债构成了美元的三脚架,如今石油人民币结算量突破20%,中国芯片自给率提升到35%,美债最大的海外买家开始掀桌子。当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把3300亿澳元组合里的美债权重从22%砍到12%,他们给出的解释只有一句:“风险回报比已经颠倒。” 故事还没完。9月2日深夜,美国财长紧急召集华尔街大行和资管巨头开会讨论“海外减持美债的应对预案”。据CNBC援引的现场人士透露,耶伦开场第一句话是:“我们必须让市场相信,美元资产依然是最安全的选择。”但参会的贝莱德高管事后在推特上只写了三个单词:“Too late, Madam.” 评论区已经吵翻了——有人说这是“美元黄昏”,也有人觉得是“短期噪音”。你觉得呢?留言聊聊你手里的资产,是不是也该搬个家了? 官媒信息来源: 证券时报2025-08-05《中国资产,爆发!》 财联社2025-06-20《“反噬”来了?澳大利亚基金开始减持美债因担忧特朗普政策风险》 和讯网2025-09-02《由于担心美国政策可能引发通胀!澳大利亚第二大养老基金减持美债》
美国打压成功?中国GDP降至美国的59%?全球老二的崛起被打断?最近中美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