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京师,慈禧太后匆忙准备携光绪帝出逃。 行前,她紧急召见全部妃嫔至宁寿宫。连那位因失宠而被囚于冷宫长达三年、此时已憔悴不堪的珍妃,也被带到了现场。 见到珍妃狼狈的模样,慈禧斥道:“都这般时候了,还故作姿态。洋人一旦进城,你岂能自保?赶紧更衣随行!” 珍妃却镇静回应:“太后可暂避西方,请让皇上与臣妾留下与洋人周旋,以稳局势。” 慈禧顿时怒不可遏:“死到临头还敢妄言!就算皇上也保不住你!”随即下令太监将珍妃拖至顺贞门旁的井边,头朝下投入井中,并封住了井口。 关于珍妃之死,还有另一重叙述。据溥仪生父载沣所言,他目击了当时的情形。载沣驳斥了珍妃下跪求饶的说法,认为她自有气节,绝不乞怜。同时他指出,太监以毡裹妃,肢体接触,实属违礼。 慈禧在那一刻则采取了另一种姿态:她语气平缓,似与珍妃商量,称西行不能带她同去,为防洋人凌辱、保全名节,不如殉节于帝前。 说话时,她手指井口,四周一片死寂。而珍妃未发一语,毅然转身投井,时年二十四岁。 回銮后第三日,慈禧改口称当时只是一时气话,未存杀心,并将责任全推给太监崔玉贵,说他逞能擅权。 她下令打捞珍妃遗体,追封其为贵妃,以“贞”字替代“珍”,突显其“贞烈”,并将崔玉贵贬斥出宫,试图洗白自己的行为。 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后,瑾妃接管了宫廷事务。利用这一身份,她将珍妃的遗骸从原葬处迁至光绪陵旁的妃园,并竖立墓碑。 此外,瑾妃还在那口井边安排了一处简易的纪念地点,摆放珍妃的牌位,并挂有一块写有“精卫通诚”的纸匾,以此赞誉珍妃对光绪帝的忠诚与深情。 珍妃的悲剧,某种程度上也源于其超前于时代的思想与行为。她私下引进照相机,不仅自己拍摄,还教光绪和太监操作,甚至易装男服拍照。 更出资令太监于宫外开设照相馆,引发隆裕皇后向慈禧告状。虽说慈禧本人拍照众多,但认为妃嫔私自营商不合宫廷法度,必须禁止。 她严厉训惩珍妃,并将承办太监戴安平处死。自此,照相成为宫中禁忌,而珍妃的命运也急转直下。 她身处封建皇权体制的高墙之内,却心向新潮、渴望新知,最终因“不守本分”、挑战旧序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她的死,既是个体命运的悲剧,也是时代裂痕中一场无声的抗争。
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京师,慈禧太后匆忙准备携光绪帝出逃。 行前,她紧急召见
晗宇说历史
2025-09-04 08:34:14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