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对文艺事业很关怀。他爱看戏,更爱走进演员的生活,从青年演员的

另子维好故事 2025-09-07 00:17:17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对文艺事业很关怀。他爱看戏,更爱走进演员的生活,从青年演员的宿舍到戏曲舞台的后台,留下了许多温暖的故事,其中与绍剧《大闹天宫》及其传承者章氏家族的缘分,尤为动人。   1957年,周总理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剧场。5月,他陪泰国客人看完演出,深夜步行到青年演员宿舍探访,见清洁工扫地便主动上前握手问候;9月,看罢《骆驼祥子》,特意询问“虎妞”B组演员李婉芬的情况,承诺要来看她的表演,几天后果然兑现诺言。这份对文艺新人的重视,让演员们备受鼓舞。   这年12月,周总理到上海出差,恰逢浙江绍剧团来沪演出,其中就有“南派猴王”六龄童章宗义的《大闹天宫》。六龄童6岁从艺,专攻猴戏,其《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来还得到毛主席的赞扬。这次演出,他带了8岁的儿子小六龄童章金星同去,孩子机灵地说:“爸爸,我一定做只乖小猴。”   演出当晚,章宗义登台时得知台下有周总理,紧张得手微微发颤,勾脸谱时比往日粗了些,反倒添了猴王的威美。“俺乃是齐天大圣!”随着精彩的武打与亮相,掌声雷动。演出结束,周总理在俞振飞陪同下走到后台,紧紧握住章宗义的手:“祝贺你,演得很好,我是绍兴人,第一次看绍剧就这么精彩。”   看到一旁的小六龄童,周总理笑着把他抱起来问年龄,孩子脆生生答“八岁了”。总理举了举孩子,对章宗义说:“文艺事业需要接班人,你要多培养几个小六龄童。”还特意叮嘱:“欢迎你们到北京给毛主席汇报演出。”这句话,成了章家两代人的执念。   1961年,六龄童果然带着剧团走进中南海,为毛主席演出,小六龄童也在其中。可谁也没想到,1966年,小六龄童因白血病离世,年仅16岁。临终前,他对7岁的弟弟章金莱说:“等你演成孙悟空,就能见到我了。”这个弟弟,就是后来的六小龄童。   父亲章宗义把对周总理的承诺和对长子的遗憾,都寄托在六小龄童身上。他给儿子取名章金莱,送他1000张猴戏动作照片,让他揣摩猴性与人性的融合。1980年,筹拍《西游记》的杨洁导演看中了章家猴戏,章宗义让六小龄童去试镜,叮嘱他“不怕吃苦”。   为演好孙悟空,六小龄童天天泡在动物园猴山,抓拍猴子的神态动作,把啃仙桃、倒仙丹的细节都学了来。1982年电视剧开拍,播出后红遍全国,他成了几代人心中的“美猴王”。   多年后,六小龄童始终记得父亲的话:“别忘了周总理的嘱托。”他不仅传承猴戏,还在41岁时出演电影《1939・恩来回故里》,饰演与自己同龄时的周总理。为演好这个角色,他查阅大量资料,请教特型演员,用这种方式延续着与总理的缘分。   如今,六小龄童常到周恩来红军小学讲述往事,他说:“前半生传承猴戏艺术,后半生传承中国猴文化,一生只做一件事。”而周总理当年那句“多培养接班人”的嘱咐,早已化作章氏家族对艺术的坚守,在时光里静静流淌,成为文艺界一段温暖的记忆。

0 阅读:5
另子维好故事

另子维好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