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韩国釜山市长奔赴中国上海,希望接下来能够深化和上海的合作,从而为接下来韩国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得住的是,这一次来华也是在中国成功举办峰会和纪念活动之后韩国的再次主动示好,他们希望韩国釜山和中国上海能够在两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文化、艺术团体持续深化交流合作。 要说这位釜山市长也是够拼的,上任刚满三个月就急着访华,朴亨埈这趟是主动出击,毕竟釜山的经济实在等不起了。 这位市长心里比谁都清楚,韩国经济现在就像走钢丝,前有出口下滑的压力,后有供应链不稳的隐患,而中国市场就是那根救命的平衡杆。 时间选得这么准,背后自然有原因。9月初的中国可真是风光无限,天津的上合组织峰会刚结束,北京的纪念活动又吸引了全球目光,普京、莫迪等一众大佬齐聚一堂,把国际媒体的镜头都占满了。 韩国看着这阵仗,心里难免有点按捺不住——毕竟2024年韩国对华贸易额已经冲到了2.33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早就成了韩国经济的"压舱石",这个时候不靠近点,更待何时? 其实釜山和上海也算老交情了。从1993年结为友好城市算起,这对"姐妹花"已经互相串门32年了。 这些年里,两地的企业来回跑,学生互相派,就连围棋比赛都办了不少回。但交情归交情,生意场上的竞争可一点不含糊。 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创下全球纪录,而釜山港早就被甩在了身后。眼看着上海港的自动化码头效率越来越高,航线越开越多,釜山能不急吗? 朴亨埈这次来,兜里揣的可不止一份合作清单。他心里清楚,釜山的优势在哪,短板又在哪。作为韩国第二大城市,釜山港曾经是东北亚航运的骄傲,但现在不得不面对现实:中国的港口不仅规模大,效率还高。 上海港远洋船舶平均在港时间比全球主要港口短0.69天,这意味着船公司能多跑几趟生意,自然更愿意靠泊上海。釜山本想靠建个新机场提振一下,结果还闹出了"政治工程"的争议,现在看来,与其自己折腾,不如抱紧上海这个"大腿"。 要说韩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那可真是深入骨髓。韩国不少企业的供应链早就和中国深度绑定,釜山作为韩国的门户,自然想在其中分一杯羹。 毕竟上海港350条外贸航线通向全球,把釜山港纳入这个网络,对双方都是笔好买卖。 不光是生意上的事,文化交流也成了这次访问的重头戏。毕竟中韩两国文化相近,年轻人追的韩剧、Kpop,中国的短视频、网文,早就跨越了国境。 釜山市长这次带来的方案里,特意提到要深化文化艺术团体的交流,说白了就是想让更多韩国艺人来中国演出,也把中国的文化带到韩国去。这招其实挺聪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两边老百姓高兴了,生意也就好做了。 说起来韩国也是挺会算账的。2024年韩国化妆品对华出口就增长了20.6%,爱茉莉太平洋这些大牌忙着在中国推定制产品。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是让韩国车企眼馋,现代汽车押宝中国市场搞电动化转型,就是看准了这块肥肉。 釜山要是能和上海打通产业链,不管是汽车零部件还是电子设备,运输成本都能降不少,这账怎么算都划算。 不过话说回来,韩国这次主动示好,也有点"形势比人强"的意思。前两年喊着要"供应链多元化",结果发现离开中国市场玩不转。 2025年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都开始了,在服务贸易、金融这些领域双方都想更进一步。釜山市长这时候访华,说白了就是想把中央层面的合作落到地方,让釜山能实实在在分到好处。 朴亨埈在和上海方面会谈时,肯定没少提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毕竟现在的竞争不光是港口吞吐量,更是科技实力的较量。 上海的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发展得如火如荼,而韩国在半导体、精密制造方面有优势,两边要是能强强联合,搞出点新技术、新产品,那可不是1+1=2那么简单。 临走前,釜山市长估计还会提一嘴人员往来的事。自从2024年11月中国对韩国实施免签政策后,上海浦东机场一个月就有13万韩国旅客进出,这人气要是能转化成商机,那潜力可不小。不管是旅游购物还是商务考察,人来了,生意自然就来了。 说到底,朴亨埈这趟上海之行,与其说是友好访问,不如说是"求援之旅"。 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单打独斗越来越难,抱团取暖才是明智之举。 至于釜山和上海的合作能不能开花结果,那就得看后续双方是不是真能拿出诚意,而不是光喊口号了。毕竟生意场上,真金白银的合作才是最实在的。
9月8日,韩国釜山市长奔赴中国上海,希望接下来能够深化和上海的合作,从而为接下来
天天纪闻
2025-09-09 10:41:15
0
阅读: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