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俄蒙三方刚签完管道备忘录不久,俄方突然抛出一句话,意思很简单:中国不用担

芸霄记史 2025-09-10 12:35:41

·就在中俄蒙三方刚签完管道备忘录不久,俄方突然抛出一句话,意思很简单:中国不用担心,如果蒙古靠不住,俄方有备胎。这话说得不重,但分量却重得很。   这场备忘录签署是在9月2日,中方是东道主,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也亲自到场,从场面上看,三方笑意盈盈,气氛不错。   但普京的能源顾问米勒在签署现场一直低调,但会后,他却单独与中方油气技术人员见面,递上一份技术备忘录,那备忘录里,写的是一条完全避开蒙古境内的天然气管道方案。   这份东西既没在现场公布,也没写进中俄联合声明,而是被中方内部通报,内容直接,如果北京点头,这条路马上就能启动研究。   俄方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因为蒙古一直在搞所谓“第三邻国战略”,今年四月美国国务院一名分管中亚的副助理国务卿到了乌兰巴托,没多久一家环保NGO就发报告,说中俄天然气管道穿越蒙古会破坏草原环境,甚至是不可逆的破坏。   这个时间点实在微妙,谁在背后施力,大家心里都有数,俄罗斯敏感地察觉到,蒙古的政治走向不够稳,这对过境蒙古的油气管道项目是隐患。   此前,蒙古议会曾突然推迟审议管道许可,直接让项目延了四个月,最近几个月,蒙古的环保组织、部分媒体和一些议员,又不断拿生态风险说事,这让中俄必须考虑另一个问题,不能让天然气生命线经过一个立场摇摆的第三国。   所以在三方备忘录签署之前,中方早已经和俄方在探讨绕蒙古直连中国的可能性,这个方案从布拉戈维申斯克直接过境进中国北方,虽然造价更高,还要面对复杂地形,但政治风险最低,掌控力最大。   俄罗斯也明白,中国谈判桌上最在意的不是节省多少钱,而是未来几十年的能源安全,一旦管道建成,不是想关就能关,中国绝不会让别人掌握阀门。   不过,在价格问题上,双方各不相让,中方坚持每千立方米价格不超过130美元,而莫斯科咬在265美元左右,理由是对欧洲卖380美元,这已经算是“朋友价”。   但这更多是俄罗斯财政压力作祟,去年俄气对欧出口从1770亿立方米猛跌到不足300亿,收入大幅缩水,让俄方急需用价格弥补漏洞。   中方的底线很清楚,进口比例不超过消费总量的20%,这是能源安全的红线,俄方想锁定中国市场,中国则要保留随时调整的余地。   蒙古的平衡术看似聪明,却越来越难玩,两边好处都想拿,却又不想贴标签,这也让中俄蒙管道变得风险重重,普京这次给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摆在桌面上的三方合作,另一个是只给中国看的备胎方案。   眼下最重要的,不是选哪条线,而是把价格和融资结构先敲定,没有这些,方案再漂亮也可能停在纸面上,现在的局面,是中方比以往都掌握主动,无论是人民币结算、用了国产管材,还是谈判进度,都不着急,急的是俄罗斯。   莫斯科想要的不只是出口天然气,更想要一个能长久依赖的东方支点,在全球形势变化大的今天,这一点比管道本身更重要。

0 阅读:98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