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数学家苏步青对妻子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话:“43年了,你是时候回去了!”

趣史小研究 2025-09-10 17:34:39

1979年,数学家苏步青对妻子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话:“43年了,你是时候回去了!”妻子听完后一头雾水,连忙问丈夫去哪!原因让人唏嘘不已。 苏步青,1902年出生在浙江平阳一个山沟沟里,穷是真穷。但他脑子好使,尤其是对数学,简直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家里砸锅卖铁供他念书,后来他争气,考上了公费留学,去了日本东北帝国大学。 这姑娘,叫松本米子,是苏步青导师的女儿。 一个是前途无量的中国留学生,一个是书香门第的日本大家闺秀。两人在学术聚会上认识,一来二去,就对上眼了。 她身边那些日本追求者,聊的都是家业、前程。只有苏步青,这个眼神里带着光的中国青年,跟她聊的是:“中国现在太弱了,我想用数学为我的国家做点事。” 就这么一句话,让米子觉得,这个男人不一样。他的心里,装着一个比自己更宏大的世界。 爱情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两人很快就决定结婚。消息一出,米子的家里炸了锅。她父亲,也就是苏步青的导师,第一个反对:嫁到中国?一个兵荒马乱的地方,语言不通,前途未卜,这怎么行! 老教授给他们定了规矩:结婚可以,但必须留在日本。 这下轮到苏步青犯难了。一边是恩师和爱人,一边是心里那个“要为国家做事”的念头。他想都没想,斩钉截铁地告诉老教授:“我必须回中国。” 你看,这就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国家,永远是第一位的。 所有人都以为这段感情要黄了。可谁也没想到,柔弱的米子,骨子里却有股韧劲。她对父亲说:“我认定他了,他去哪,我就去哪。” 最终,是爱战胜了一切。1928年,两人结婚。米子从此改名为“苏松本”,这个名字,也预示着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和那个叫苏步青的男人,和中国这片土地,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1931年,苏步青学成,带着苏松本毅然回国。 可等待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无尽的颠沛流离。 他们先是在浙江大学任教。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大学的经费少得可怜,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苏松本一个大家闺秀,跟着苏步青过上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她不会做中餐,苏步青就教她;她听不懂方言,苏步青就当她的翻译。 最难的,是战争的到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苏松本的日本人身份,变得异常尴尬。日本领事馆的人三番五次找上门,劝她回国。周围邻居的指指点点,路人异样的眼光,像刀子一样扎在她心上。 有一天,一封从日本来的加急电报,让她彻底崩溃——父亲病危。 一边是生养自己的故土和病重的父亲,一边是战火中需要她支撑的家庭和深爱的丈夫。苏步青劝她:“你回去吧,回去看看父亲。” 苏松本哭了一整晚,第二天,她擦干眼泪,对丈夫说了一句足以让他铭记一生的话:“你在哪,我的家就在哪。” 她最终没有回去。这个决定,也成了她一辈子最大的遗憾。 在后来漫长的战争岁月里,她跟着浙大西迁的队伍,抱着孩子,牵着丈夫,一路从浙江到江西,再到贵州。爬山涉水,风餐露宿,脚底磨出的血泡破了又长,她没喊过一句苦。有人当着她的面骂“日本鬼子”,她也只是低下头,把孩子抱得更紧。 新中国成立后,日子安稳了些,但依旧清贫。苏步青在复旦大学当系主任,是国内顶尖的数学家,可家里八个孩子要养,日子过得紧巴巴。苏步信穿的衣服,袖口和领子都磨破了,补了又补,学生们私下里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补丁教授”。 苏松本心疼丈夫,就把自己当年从日本带来的、唯一值钱的首饰——一个祖母留下的玉坠子,当掉了,给苏步青扯了块布,做了件新衣服。而她自己,一年到头,身上连一件新衣裳都舍不得添。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从青丝到白发,从风华正茂的异国少女,到操劳一生的中国母亲。苏松本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奉献给了丈夫的数学事业。 时间一晃,就到了1979年。 当中日关系正常化后,苏松本终于收到了哥哥从日本寄来的信。信里说,父母早已过世,家乡的旧宅也几经变迁。 苏步青看着妻子读信时颤抖的双手,和那止不住的眼泪,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这么多年,自己亏欠妻子太多了。她为了他,背井离乡;为了他,战乱中不离不弃;为了他,甚至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那句“43年了,你是时候回去了”,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一个丈夫对妻子最深沉的理解、愧疚和补偿。 他知道,妻子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那次回乡,苏步青陪着她。站在父母的墓前,69岁的苏松本长跪不起,用日语喃喃地说着:“女儿不孝,但我这辈子,没有后悔。” 这次回乡,成了苏松本最后一次踏上故土。多年的积劳成疾,她的身体垮了。1986年,苏松本病逝于上海。临终前,她拉着苏步青的手,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他:“我走了,你不要太难过,要好好吃饭。” 苏松本走后,苏步青把她的骨灰分成了两半。一半,撒在了她日本的故乡;另一半,他一直带在身边,直到2003年自己去世,与他合葬。 生,同床共枕;死,也要同穴安眠。

0 阅读:91

评论列表

特准

特准

2
2025-09-10 18:29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