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又将见证一个科技转折点:无人驾驶汽车普及进入重要节点。
这个可不是我随口说的,而是源于近日人民智库发布的《公众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认知与期待调查报告(2025)》,这份报告基于10326份有效问卷,得出大量关键数据。
我来罗列几个:
57.42%的受访者表示乘坐过无人驾驶汽车,且整体评价积极。
66.24%的受访者支持国家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汽车,64.43%的受访者对无人驾驶未来有信心,认为10年内成为主流。
第一个数据是我最意外的,我们都知道目前无人驾驶车在武汉已实现较大规模运营,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多是部分片区有,这份报告中居然有多达57%的人乘坐过。
另外两个数据肯定是最关键的,超过66%受访者认为应该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汽车,65%受访者对无人驾驶的前景充满期待。
我相信这些超六成的公众认可和技术信任,不是空洞的,而是基于对智能辅助驾驶,或者见识过无人驾驶车的先进程度,得出的真实态度。
其实我们国家层面已然开始助力无人驾驶汽车普及。比如《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探索无人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
当然我们也应该能预见到,无人驾驶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大量问题。比如劳动力转型问题,相关从业者的教育培训问题,无人驾驶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其实我们可以大可放心,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些问题既然能提出来,解决方案也在路上了,大量的探索者已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萝卜快跑持续招聘、培训智能网联测试员等新职业,在创造新质就业的同时,为行业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此外,报告还指出,国内外最知名的无人驾驶汽车品牌分别是萝卜快跑和特斯拉,市场培育初见成效。
作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商,萝卜快跑已进入北京、深圳、香港、迪拜等全球16个城市,总服务订单量超过1400万次,总行驶里程超过2亿公里。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萝卜快跑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驾驶员的1/14。
值得一提的是,萝卜快跑甚至探索出大量无人驾驶汽车新的应用场景——有小学生在萝卜快跑练歌、写作业,00后大学生在无人车上练科目三,激发了公众对“无人车新场景”的想象。
与此同时,公众也在期待无人驾驶汽车在更多生活出行场景的落地和规模化应用,比如文旅服务上,无人车可以实现“24小时随叫随到”“车内讲解交互功能”等。
创新发展总是伴随着问题,当年网约车和出租车的竞争那么激烈,如今也实现了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