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冷板凳”!虽说马英九四次访陆,但却一直没搞懂一件事:大陆

山河又月明 2025-09-13 11:48:35

马英九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冷板凳”!虽说马英九四次访陆,但却一直没搞懂一件事:大陆对他的客气是出于对两岸同胞情谊的善意。实际上官方的态度已经变得很明朗,这次没邀请他参加阅兵,反而邀请直言“国家统一是两岸共识”的洪秀柱。 马英九 2025 年 6 月的第四次大陆行,大概是他这辈子体验过最特别的 "文化之旅"。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前,官方报道里对他的身份只用 "欢迎认同九二共识的台湾人士" 一笔带过,连个正经头衔都没给。这要是放在十年前,简直不敢想象 ——2015 年那次 "习马会",桌子上摆着鲜红的桌牌,两岸媒体的镜头恨不得贴到他脸上,连随行人员的名字都被一一曝光。 这十年间的待遇变化,说起来也简单,大陆对台的态度早就不是看 "老交情" 了。2023 年马英九第一次以私人身份访陆时,中央台办副主任还到机场迎接,规格不算低。但到了 2025 年这次,别说副主任,连地方台办的主要负责人都没在公开报道里露脸。他去参加厦门海峡论坛,论坛现场来了七千多位台湾同胞,媒体报道里提了这个数字,却没提他在论坛上有没有发言、坐第几排。这种微妙的差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风向变了。 要说清楚这风向怎么变的,得先看看大陆这边的调子。2025 年国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翻来覆去强调的是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和 "推进祖国统一进程"。这话听着官方,其实意思很明白:谁真心实意推动统一,谁就能获得尊重;谁在统一问题上含糊其辞,谁就得坐冷板凳。马英九总说自己坚持 "九二共识",但他说的 "九二共识" 和大陆想要的不是一回事。他总把 "一中各表" 挂在嘴边,强调所谓 "中华民国" 的存在,这就像两个人商量着盖房子,一个说要盖四合院,一个说要盖摩天大楼,虽然都叫 "房子",实质差远了。有学者早就指出,这种说法其实是在扩大两岸分歧,偏离了 "九二共识" 里 "共同谋求国家统一" 的本意。 反观洪秀柱 2025 年 9 月受邀参加九三阅兵,待遇就完全不同。她在观礼台上看完阅兵式后说的那句 "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刚好说到了大陆的心坎里。这位前国民党主席可不是临时抱佛脚,她早在 2019 年就明确说过 "两岸终极目标是统一",还痛批 "台独" 是骗选票的假议题。2025 年访陆时,她带着七十多人的团队跟大陆方面谈合作,谈的都是怎么推进两岸交流、怎么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这些实在事。这种从头到尾立场一致的态度,自然比那些左右摇摆的表述更受欢迎。 大陆现在对台湾政治人物的评价标准,越来越像职场考核 —— 看的是实际贡献,不是资历深浅。马英九总提 "不统不独不武",这话听着中立,实则回避了最核心的统一问题。就像老板问你项目能不能完成,你说 "我不完成也不放弃也不捣乱",这态度能让老板满意吗?2025 年新年贺词里那句 "谁也不能阻挡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其实已经把标准说得很清楚了。国台办发布会上特意提到洪秀柱、夏立言这些人 "发出积极声音",却没提马英九在第四次访陆时说了什么,这种选择性强调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再看看具体待遇上的变化。2015 年 "习马会" 时,连双方随行人员的座次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那是何等正式。2023 年马英九第一次访陆,虽然是私人身份,中央台办副主任还到机场迎接,算是给足了面子。但到 2025 年这次,他去甘肃参加伏羲公祭,当地媒体报道里连他的名字都没重点提,反倒是对祭祀活动本身着墨不少。这种报道方式的变化,就像朋友聚会时主人不再给你安排主位,而是让你自己找个空位坐下,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有人可能会说,马英九好歹坚持 "九二共识",总比 "台独" 强吧?但在大陆看来,坚持 "九二共识" 只是入门券,不是 VIP 卡。2024 年海峡论坛来了七千多位台湾同胞,大家都是抱着促进交流的目的来的,总不能因为谁名气大就特殊对待。洪秀柱能参加阅兵,不是因为她当过国民党主席,而是因为她在 "台独" 势力跳得最欢的时候,敢说 "统一是两岸未来的目标",敢骂 "台独是假议题"。这种在关键时刻的立场表态,比平时说一百句 "坚持九二共识" 都管用。 两岸关系这些年的变化,其实就是个不断明确标准的过程。以前可能觉得只要不搞 "台独" 就行,现在不行了,得明确支持统一才行;以前觉得资历老就该受尊重,现在要看实际行动。马英九可能到现在都没明白,大陆对他的客气,本质上是对两岸同胞情谊的珍视,不是对他个人的特殊照顾。2025 年阅兵邀请洪秀柱,说白了就是告诉所有人:谁真心实意跟大陆一起推进统一,谁就能坐上主宾席;谁要是总在统一问题上含糊其辞,那也只能去看看莫高窟壁画,当回普通游客了。

0 阅读:0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