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警告后不到24小时,墨西哥总统迅速服软,却被国内接连打脸 9月11日,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临时发布会。整段发言最被传播的一句话只有十一个字:“我们不想与任何国家发生冲突”。 这句话一出,外媒纷纷解读为“服软信号”。 毕竟就在24小时前,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几乎同时发声,明确提出“必要措施”和“坚决维护自身权益”的立场,措辞罕见强硬。 如果说这番表态是中方惯有的“外交定式”,那墨西哥政府在9月10日提交的关税提案,就绝非“意外之举”。 这份被命名为“墨西哥计划”的贸易法案,针对的不是眼下中美两国的争端,而是墨西哥自己的取舍。 一场明摆着的“站队动作”,只不过披了一层“保护本国工业”的外衣。 但这层外衣,连墨西哥人自己都穿得尴尬得很。 墨西哥的经济部长埃布拉德,就在总统结束发言的同一小时,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却直言不讳:“中国汽车太便宜,扰乱了市场。” 这句话一出,辛鲍姆的“非针对特定国家”说法当场被打脸。 而众议院里的奎利亚尔议员更直接,干脆把“加税”形容为“谈判筹码”,他没说和谁谈,但所有人都知道,是特朗普。 这不是第一次墨西哥在中美之间左右横跳。 但这次不同的是,动作太大,选边太快,反应太迟。 不仅中方反应迅速,墨西哥国内的舆论也在发酵。 尤其是金融界的声音更为尖锐,银行高管西勒直接指出:“这不是自主政策,而是讨好美国。” 而这句话,几乎和总统否认“讨好美国”的表态形成了一种公开对峙。 讽刺的是,墨西哥这次想通过打压中国商品来“独立自主”,结果却暴露出更深层的依赖。 墨西哥对中国的进口商品中,涉及汽车、钢铁、纺织、电子零部件等多个关键产业。 520亿美元的贸易额,占墨西哥总进口的8.6%。 而这些商品,不仅是消费品,更是墨西哥制造业的原材料和中间环节。 对它们加征高达50%的关税,短期内不会拉动本土制造,反而可能直接推高成本,影响出口,甚至反噬国内通胀。 如果墨方执意推进提案,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是中方对墨西哥特定商品的精准反击。 农产品和矿产是最可能的方向,尤其是鳄梨、龙舌兰、银矿这些对华出口依赖度高的品类,成为潜在目标。 而中方迟迟未宣布具体措施,反而给了墨西哥一个“转身”的机会。 但问题是,墨总统想转身,国内却已经开始“推背”。这才是她最难解的局。 墨西哥执政联盟在国会拥有多数席位,关税提案很可能顺利通过。 而一旦通过,哪怕总统想“松口”,也得面对来自议会和工业界的双重压力。 尤其是那些早已布局“替代中国供应”的本地企业,已经嗅到了政策红利,他们不可能轻易让步。 而金融市场也在观望,政策不确定性已经开始动摇墨西哥“北美制造替代中心”的声誉。 此时的墨西哥,正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 一方面它必须向美国示好,尤其是在特朗普极有可能回归的前夕,任何“软弱”都可能被视为背叛。 另一方面,它也不能彻底得罪中国。 因为中国不仅是它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还是许多关键材料的唯一来源。 这种两头不得罪的姿态,最终只能演变成“两头不讨好”。 更深层的问题,是墨西哥根本没有制定“独立战略”的能力。 它的“墨西哥计划”,听起来是要摆脱外部依赖,实则不过是将依赖从中国转向美国。 而美国并不打算为它的“忠诚”付出代价。 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要重新审查美墨加协定,甚至不排除加征关税。 这意味着,墨西哥即便完全站队美国,也未必能换来“安全感”。 而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不主动出击,但绝不容忍挑衅。 这种“留有余地”的做法,是在释放信号,也是在等墨西哥自己算清账本。 如果他们真以为向中国加税就能换来美国市场的恩惠,那未来可能得用更大的代价来弥补今天的轻率。
中方警告后不到24小时,墨西哥总统迅速服软,却被国内接连打脸 9月11日,墨西哥
菲菲谈国际
2025-09-13 14:18:19
0
阅读:8481
万里江山
如果对方敢,就切断对其稀土供应
GD007
这个犹太人总统快滚蛋下台吧
吕国良
“中国汽车太便宜了”,不让别人活,自己也活不好。还成了公敌。不能稍微高点吗?搞好研发、搞好服务
长风济海 回复 09-14 00:02
无知
用户45xxx35
“我们不想与任何国家发生冲突”,这是十一个字?
用户10xxx27
本来就是为了讨好美国
用户16xxx39
敢战方可止战,开战吧!
用户11xxx66
墨西哥不堪一击,一击即溃,不要被美国当炮灰
清风明月
墨西哥的困境是: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