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中国没中标!泰国高铁选择日本人建设,建成后让泰国欲哭无泪 时间拉回2014年,泰国旅游业正处在爆发期,可曼谷到清迈的交通像块“绊脚石”。 绿皮火车晃悠8小时,大巴堵在盘山路上是常事,不少游客因为交通放弃了清迈行程。 泰国政府咬牙决定:修高铁!消息一放出去,中国和日本立刻递上了方案。 中国的方案透着“实在”:知道泰国外汇紧张,就提出“用香米抵工程款”。 泰国每吨480美元的香米,能冲抵近三成费用,担心泰国还不起钱,就给20年期限、年利率2.5%的优惠贷款。 当时泰国央行算过账,这个方案能帮泰国省下不少外汇,还能消化积压的大米库存,怎么看都划算。 可日本一出手,就抓住了泰国的“面子”。 日本报出160亿人民币的价,比中国低了快一半,还拍着胸脯说“新干线从1964年运营到现在,零事故”。 那会儿日本是泰国第二大投资国,丰田、本田在泰国有十几个工厂,20多万人靠这些工厂吃饭。 泰国王室和日本皇室常来常往,年轻人追日本动漫、吃日料成了潮流。 泰国前交通部长甚至在电视上说:“选新干线,就是选国际一流水平,泰国的形象都能提一提。” 就这么着,泰国选了日本。 签约那天,曼谷街头还挂了不少“欢迎新干线”的横幅,媒体都夸政府“捡了个便宜”。 可谁能想到,这“便宜”背后,是十年的煎熬。 第一年,日本团队就出了岔子,他们只勘探了30%的线路就敢开工,等挖到清迈附近才发现,这里有12处断层带! 要加固这些断层,得额外花360亿泰铢。 泰国官员去找日本商量,对方却两手一摊:“地质问题是不可抗力,钱得你们补。” 更糟的还在后面,日本非要用自家的设备,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信号系统,都得从日本运过来。 2019年中日贸易摩擦,海运费用涨了一倍,光运设备就多花了80亿泰铢。 泰国想改用本地材料,日本却不同意:“新干线的标准不能降,降了就不是零事故了。” 工期更是没个准头,日本工程师对每个细节都要“抠”,一根钢轨的摆放角度能讨论三天,征地的事却全推给泰国。 清迈郊区的农民不愿搬,说“补偿款不够买新地”;环保人士抗议,因为线路要穿过一片百年松林。 泰国政府夹在中间,一会儿安抚民众,一会儿跟日本扯皮,项目就这么拖了下来。 到2025年,当初2730亿泰铢的预算,早就涨到了5800亿,涨幅快40%。 泰国财政部长在议会上火了:“这项目每年花的钱,能建300所乡村学校!现在农村孩子连电脑都买不起,钱全砸在没影的高铁上了。” 更让人心寒的是质量,施工队为了省成本,用了不合格的钢筋,有些地方的混凝土里还掺了沙子。 测试阶段,一节车厢甚至出现了裂缝,吓得泰国人不敢再提“零事故”。 这边泰国焦头烂额,另一边,中国高铁在东南亚却跑得风生水起。 印尼的雅万高铁,2018年开工,2023年就通了车,雅加达到万隆从3小时缩到40分钟。 现在的泰国政府,其实也想换合作伙伴,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毕竟当初是自己选的日本,现在认错,面子上挂不住。 可老百姓不买账,社交媒体上满是吐槽:“要什么国际形象,能解决问题才是真的!” 只希望泰国能早点明白,基建不是用来炫的,是用来让日子变好的。 那些看得见的成果,比如游客能轻松来清迈,农民能把水果运出去,比什么‘零事故光环’都管用。” 是啊,十年的等待,泰国终于懂了:选合作伙伴,不是选最有名的,而是选最懂你的。 希望未来,更多国家能看清“面子”和“里子”的轻重,别再走泰国的老路。
幸亏中国没中标!泰国高铁选择日本人建设,建成后让泰国欲哭无泪 时间拉回201
拾九观人间
2025-09-15 13:41:15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