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哈哈”到“娃小宗”:品牌命名的落差让人感到失落,品牌的传承让人深思。 品牌名是企业的核心符号,直接影响传播力与消费者认知。近期娃哈哈宣布2026年启用新品牌“娃小宗”,引发热议,其命名落差值得深思。 “娃哈哈”陪伴中国消费者近40年,三字叠用清脆响亮,既契合饮品的亲和力,又凭借“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深入人心,成为国民级品牌记忆,为其在饮料市场的领军地位奠定基础。 反观“娃小宗”,音韵上缺乏节奏感,读来拗口;意蕴上既无“娃哈哈”的童趣与普适性,也未传递出品牌新价值,难以快速抓住消费者注意力,恐将增加传播成本,削弱品牌辨识度。 纵观华为、京东、抖音等成功案例,好名字是企业的“隐形助力”:华为以“中华有为”彰显科技雄心,京东凭简洁名称传递可靠感,抖音借“抖”字凸显平台活力。这些名称与品牌定位深度契合,成为市场破局的关键。 品牌更名是重大决策,需兼顾合规性、文化内涵与市场接受度。“娃小宗”若仅为解决商标问题仓促推出,恐难承接“娃哈哈”的品牌积淀。期待企业后续能优化命名逻辑,毕竟一个有力量的名字,才能真正为品牌发展注入动能。
从“娃哈哈”到“娃小宗”:品牌命名的落差让人感到失落,品牌的传承让人深思。 品
以珊聊人啊
2025-09-15 14:00:35
0
阅读:0